內容簡介
20世紀70年代于台灣是一個經濟發展、政治震蕩的年代,也是知識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從沉默中走出並對社會和文藝展開全面反省的年代。「鄉土文學論戰」是這一反省運動的高潮,觸動了戰後台灣政治、思想的禁忌,也以「鄉土」之名,推動了新的社會關懷意識。因此,「鄉土文學論戰」的意義不限於文學史上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消長,而是持續參与了20世紀70、80年代台灣社會和文化的變革,至今有著深遠影響。 本書分為「先聲」「論戰」「反思」「附錄」四個部分,結合歷史文獻和回顧研究以呈現「鄉土文學論戰」的前因後果。本書由兩岸學者合作編輯,對於了解戰後台灣社會的轉折與人的心理、情感、意識的變遷,對於探索兩岸人民共同的文化心靈家園,具有特別的意義。作者簡介
李娜,河南焦作人,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台灣文學。著有《林班歌部落志》(2013)、《小說·田野:舞鶴創作與台灣現代性的曲折》(2016);整理編輯《無悔:陳明忠回憶錄》(2014繁體字版;2016簡體字版);編有《事件與翻譯:東亞視野中的台灣文學》(2010,與黎湘萍合編)。目前正進行20世紀70、80年代兩岸社會與文藝以及20世紀50、60年代中國農村小說的相關研究。目錄
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