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漢語新詩類型 戲劇批評文讀 朱周斌著 978710116136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華書局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10116136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當代漢語新詩類型 戲劇批評文讀
ISBN:9787101161366
出版社:中華書局
著編譯者:朱周斌著
頁數:318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999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當代漢語新詩」概念建立的基礎是語言與歷史觀念和精神取向的內在互動結構關係,以語言的變化為基點,以審美為核心,以歷史為背景。本書以此概念來討論「朦朧詩」、「第三代詩」、70后、80后等一系列年代術語所代表的近40年以來的漢語詩歌,試圖整體勾勒出40年來當代漢語新詩的面貌和成就。

作者簡介

朱周斌,安徽宿松人,1977年農曆2月生。先後就讀於安慶師範學院中文系(1996 9—2000 7)、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00 9—2003 7)、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03 9—2006 7),先後獲文學學士、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碩士、文藝學博士學位。畢業后執教重慶,其間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2009 12—2012 8),現為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 著有《懷疑中的接受:張恨水小說中的現代日常生活》(2010)和《比較視野下的蕭綱研究》(2014),發表論文及詩歌作品若干篇(首)。

目錄

百年新詩的半部詩史(代前言)
緒論 語言與歷史觀念的互動:當代漢語新詩的內在結構
第一節 當代漢語新詩中的語言困境與轉型
第二節 語言活動理論的視點與以文本為中心的方法論
第一章 順勢與協調:當代漢語新詩與主流觀念相互纏繞類型
第一節 從前朦朧詩時期的「共名寫作」到「童話寫作」顧城詩歌中的複雜世界
第二節 個體幸福的追尋與國家民族的頌歌:舒婷詩歌中的矛盾及其彌合
第三節 重寫故鄉重認自我身份的源頭:論葉舟的詩歌寫作
第二章 求索與挖掘:當代漢語新詩與主流觀念反思和對話類型
第一節 對原有語言象徵體系的挑戰:食指詩歌中日常生活經驗的恢復與尋找
第二節 用眼睛去看世界本身:岳重詩歌對美好生活的尋找與呈現
第三節 向歷史深處的挖掘:北島詩歌中的比興傳統與自覺的政治無意識
第四節 來自底層精神的尋找與探索:鄭小瓊詩歌中揭示的現實圖景
第三章 語言遊戲:當代漢語新詩重塑詩學本體的類型
第一節 多多詩歌:從歷史生活主題到對漢語詩歌語言的變形與擴展
第二節 藉助于詞語的距離:歐陽江河詩歌中的詞化趣味
第三節 語言、遊戲與實體、抒情的衝突:海子的另一種可能
第四節 跳躍、跨越與陌生的困難感:張棗建立自己的現代漢語的努力
第五節 溫柔的語言暴力革命:韓東詩歌中的秘密
第六節 輕盈與沉甸甸的交織:李亞偉詩歌中的日常生存與享樂境遇
第七節 深入語言不可能之境:余怒詩歌中的「語言遊戲」初探
第四章 自主與獨立:當代漢語新詩回歸個體日常生活與精神建構的類型
第一節 一個人的精神尋覓之路:西川詩歌對生命意義的探索
第二節 從對「當代中國」的確認到在「異國」形象中覓得歸宿:柏樺作品中的多重體驗
第三節 從「重返自然」到「懷疑自然」:孫文波詩歌語言中的現實與主體
第四節 在認同之路上跋涉:宋煒詩歌中龐雜的知識信仰體系與空靈之境的生成
第五節 從日常生活中尋覓詩歌到日常生活即是詩歌本身:尚仲敏口語寫作的精神意義
第六節 70后、80后詩人中的個體日常生活及其精神追求:以楊曉芸、趙四和青鳥為例
第七節 挖掘機旁的皺紋:邊緣詩人馮新偉詩歌中的精神建構
結語:從詩歌政治學意義上的年代術語到作為整體的「當代漢語新詩」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