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漢語「流散詩人」為例,在「世界詩歌」已然構成全球共享文化資源的時代背景之下,探討「流散寫作」對漢語語言文學變革的影響。所擇選的七位代表性詩人分別為北島、多多、張棗、犁青、木心、梁秉鈞和嚴力,共同的特徵是其文學啟蒙階段曾深受西方現代詩歌的影響,八十年代前後陸續流寓海外,並在跨國遷徙和國際漂流中逐漸獲得一種反觀中西的雙重視野及「對位」整合的創新機遇。其近期寫作由此而呈現出心史追尋和傳統回歸的整體性變異。本書也旨在追蹤個人、群體及其帶動下的文學變革的一段生動而曲折的發展歷程,將中國文學問題與世界文學趨勢互引為鑒,嘗試去做一種跨地域、跨語際、跨文化的新型人文社科研究。作者簡介
亞思明,本名崔春,山東青島人,德國基爾大學(Uni—Kiel)社會經濟學院本科碩士畢業,曾任德國之聲(DW)中文部編輯兼撰稿人。文學博士,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簽約文學評論家。目錄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