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在講述唐詩的四季時,作者不是跟從常見的春夏秋冬順序,而是先從「夏」開始。全書始於盛夏,流連夏日完畢,再循著秋、冬、春,帶領讀者欣賞唐詩的季節之美、歲時之美。這個獨出機杼的開篇,源於清人朱錫綬《幽夢續影》說的「漢魏詩象春,唐詩象夏,宋元詩象秋,有明詩象冬」,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唐詩呈現出來的特性,的確有如夏季的全面盛大與綻放。 作者是辛勤耕耘于古典文學領域的青年學者,工詩詞,時與師友唱和,因此深曉詩家的甘苦冷暖。在此書中,她對引用的唐詩,所作的賞析不但文辭精美,對其內蘊的解讀更是精妙入神,讀來讓人口齒生香。書中選詩之精到,品藻之雋永,文詞之淵雅,頗顯功力,深得古典詩歌的精義,清音幽韻,極見精彩,堪為此類作品的典範之作。內容簡介
作者選取了「物候」這個獨特的角度,從浩如煙海的唐詩中精選了與四季有關的詩歌,從季節變遷窺見唐人的日常生活之美。本書別出心裁,以「夏、秋、冬、春」為順序,引領讀者感知唐代的節氣時令對詩人創作的微妙影響,使古典詩歌中的世界得以和當今真實的世界構成相互輝映、貫通古今的關係。 本書文字典雅清麗,敘述平暢紆徐,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力。讀者在品味這些「物候」詩歌時,彷彿與千年前的詩人一道,運用敏銳的詩之觸角,領略大自然的四時變遷之美。作者簡介
曾瑩,廣東清遠人,中山大學文學博士,雲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詩歌、戲曲、元明清文學研究,發表相關論文十余篇。出版專著《文人雅集與詩歌風尚研究初探——從玉山雅集看元末詩風的衍變》(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畏壘吟卷》(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等多部,點校(民國)楊增新《補過齋文牘初編》(中華書局2019年版)。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元代聲詩研究」,以「優秀」鑒定結項。另為雲南省社科重大項目「雲南文學史」子課題負責人。目錄
夏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