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陳訓正作為協助寧波知府推廣新式學堂的清末舉人、全程參与辛亥寧波光復的主要功臣、主持編纂民國《定海縣誌》《掖縣新志》和《鄞縣通志》的方誌名家、合作創辦並具體負責《寧波白話報》《天鐸報》《商報》日常事務的著名報人、1920年代末的浙江省府委員兼杭州市長、抗戰時期的浙江省臨時參議會議長,諸如此者,皆系慈溪人陳訓正(1872—1943)在其七十余年人生旅程中所曾出演的角色。《天嬰室叢稿》第一輯與第二輯,作為陳氏傳世詩文集,記錄了其生前行跡、治學生涯、心路歷程。 本書結合馮君木《迴風堂詩文集》、沙孟海《僧孚日錄》、徐珂《心園叢刻》、應叔申《悔復堂詩》等文獻的相關記載,查考《天嬰室叢稿》所錄詩詞文的寫作背景或寫作時間;將作於1934年之前而《天嬰室叢稿》未曾收錄的詩、詞、文,匯聚為《陳訓正詩詞文補遺》;全面梳理陳訓正文學創作的軌跡,系統考察陳氏文學觀念的變遷,並將考察結果以「引論」方式加以呈現。作者簡介
周芃,男,2003年生於浙江慈溪,在2021年9月求學于寧波大學人文學院之前,就已對近代浙東地方史產生了相當濃厚的興趣。入學以來,在參考唐燮軍所著之《陳訓正年譜》的基礎上,致力於陳訓正的《天嬰室叢稿》整理與研究。目錄
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