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莫言、賈平凹、畢飛宇、韓少功、蘇童、余華、閻連科、池莉、張煒等中國當代文壇最富代表性、域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作家系列訪談。在訪談中,作家圍繞「中國文學走出去」核心問題,就中國當代文學的海外譯介與國際影響、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之間關係等問題進行思考,就寫作與翻譯的本質與使命、作者、譯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文學交流中「異」與「同」之間的辯證關係發表見解。
作者簡介
高方,博士,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學和比較文學。
目錄
關於文學與文學翻譯
——莫言訪談錄
文學譯介、文化交流與中國文化「走出去」
——畢飛宇訪談錄
偏見、誤解與相遇的緣分
——蘇童訪談錄
「尊重原著應該是翻譯的底線」
——余華訪談錄
「更加純粹地從文學出發」
——池莉談中國文學譯介與傳播
「只有差異、多樣、競爭乃至對抗才是生命力之源」
——韓少功訪談錄
「眼光只盯著自己,那怎麼走向世界?」
——賈平凹訪談錄
精神共鳴與譯者的「自由」
——閻連科談文學與翻譯
《中華讀書報》專訪山東作協主席
——張煒談文學翻譯與山東文學
前言/序言
改革開放前後的一個時
期,中國譯界學人對翻譯的
思考大多基於對中國歷史上
出現的數次翻譯高潮的考量
與探討。簡言之,主要是對
佛學譯介、西學東漸與文學
譯介的主體、活動及結果的
探索。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文
化轉向,讓我們不斷拓寬視
野,對影響譯介活動的諸要
素及翻譯之為有了更加深入
的認識。考察一國以往翻譯
之活動,必與該國的文化語
境、民族興亡和社會發展等
諸維度相聯繫。30多年來,
國內譯學界對清末民初的西
學東漸與「五四」前後的文學
譯介的研究已取得相當豐碩
的成果。但進入21世紀以來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
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中西
古今關係發生了變化,其態
勢從總體上看,可以說與「
五四」前後的情形完全相反
:中西古今關係之變化在一
定意義上,可以說是根本性
的變化。在民族復興的語境
中,新世紀的中西關係,出
現了以「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訴求中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輸
出為特徵的新態勢;而古今
之變,則在民族復興的語境
中對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化
傳統與精華有了新的認識,
完全不同於「五四」前後與「
舊世界」和文化傳統的徹底
決裂與革命。於是,就我們
譯學界而言,對翻譯的思考
語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我們對翻譯思考的路徑和維
度也不可能不發生變化。
變化之一,涉及中西,
便是由西學東漸轉向中國文
化「走出去」,呈東學西傳之
趨勢。變化之二,涉及古今
,便是從與「舊世界」的根本
決裂轉向對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價值觀的重新認識
與發揚。這兩個根本性的轉
變給譯學界提出了新的大問
題:翻譯在此轉變中應承擔
怎樣的責任?翻譯在此轉變
中如何定位?翻譯研究者應
持有怎樣的翻譯觀念?以研
究「外譯中」翻譯歷史與活動
為基礎的中國譯學研究是否
要與時俱進,把目光投向「
中譯外」的活動?中國文化「
走出去」,中國要向世界展
示的是什麼樣的「中國文化」
?當中國一改「五四」前後的
「革命」與「決裂」態勢,將中
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在世
界各地創建孔子學院、推廣
中國文化之時,「翻譯什麼」
與「如何翻譯」這雙重之問也
是我們譯學界必須思考與回
答的。
綜觀中華文化發展史,
翻譯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如季羡林先生所言,「
中華文化之所以能永葆青春
」,「翻譯之為用大矣哉」。
翻譯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
、語言價值、創造價值和歷
史價值在中國文化的形成與
發展中表現尤為突出。從文
化角度來考察翻譯,我們可
以看到,翻譯活動在人類歷
史上一直存在,其形式與內
涵在不斷豐富,且與社會、
經濟、文化發展相聯繫,這
種聯繫不是被動的聯繫,而
是一種互動的關係、一種建
構性的力量。因此,從這個
意義上來說,翻譯是推動世
界文化發展的一種重大力量
,我們應站在跨文化交流的
高度對翻譯活動進行思考,
以維護文化多樣性為目標來
考察翻譯活動的豐富性、復
雜性與創造性。
基於這樣的認識,也基
于對翻譯的重新定位和思考
,浙江大學於2018年正式
設立了「浙江大學中華譯學
館」,旨在「傳承文化之脈,
發揮翻譯之用,促進中外交
流,拓展思想疆域,驅動思
想創新」。中華譯學館的任
務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在
譯的層面,推出包括文學、
歷史、哲學、社會科學的系
列譯叢,「譯入」與「譯出」互
動,積极參与國家戰略性的
出版工程;在學的層面,就
翻譯活動所涉及的重大問題
展開思考與探索,出版系列
翻譯研究叢書,舉辦翻譯學
術會議;在中外文化交流層
面,舉辦具有社會影響力的
翻譯家論壇,思想家、作家
與翻譯家對話等,以翻譯與
文學為核心開展系列活動。
正是在這樣的發展思路下,
我們與浙江大學出版社合作
,集合全國譯學界的力量,
推出具有學術性與開拓性的
「中華翻譯研究文庫」。
積累與創新是學問之道
,也將是本文庫堅持的發展
路徑。本文庫為開放性文庫
,不拘形式,以思想性與學
術性為其衡量標準。我們對
專著和論文(集)的遴選原
則主要有四:一是研究的獨
創性,要有新意和價值,對
整體翻譯研究或翻譯研究的
某個領域有深入的思考,有
自己的學術洞見;二是研究
的系統性,圍繞某一研究話
題或領域,有強烈的問題意
識、合理的研究方法、有說
服力的研究結論以及較大的
後續研究空間;三是研究的
社會性,鼓勵密切關注社會
現實的選題與研究,如中國
文學與文化「走出去」研究、
語言服務行業與譯者的職業
發展研究、中國典籍對外譯
介與影響研究、翻譯教育改
革研究等;四是研究的(跨
)學科性,鼓勵深入系統地
探索翻譯學領域的任一分支
領域,如元翻譯理論研究、
翻譯史研究、翻譯批評研究
、翻譯教學研究、翻譯技術
研究等,同時鼓勵從跨學科
視角探索翻譯的規律與奧秘
。
青年學者是學科發展的
希望,我們特別歡迎青年翻
譯學者向本文庫積極投稿,
我們將及時遴選有價值的著
作予以出版,集中展現青年
學者的學術面貌。在青年學
者和資深學者的共同支持下
,我們有信心把「中華翻譯
研究文庫」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