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的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2017-2022 蓋凱程 韓文龍 978752270983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814
商品編號: 978752270983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09*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數字經濟的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2017-2022
ISBN:9787522709833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蓋凱程 韓文龍
叢書名:中國式現代化系列研究報告
頁數:371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890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當前,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以生產基礎性數字產品和服務的信息和通訊技術等數字部門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的大規模擴張,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 《數字經濟的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2017—2022)》一書是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數字經濟研究團隊多年研究的成果的彙集。本書涉及數字經濟基礎理論和實踐等各個領域的重大問題,其中包括數據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和治理數字化四個方向的內容。本書將為中國特色數字經濟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總結提供一定的借鑒。

目錄

第一章 新時期技術創新與中國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再思考
一 引言及文獻回顧
二 馬克思和熊彼特關於技術創新的周期理論及其新發展
三 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新特點
四 技術創新與經濟周期性波動的關聯性分析
五 新時期技術創新對我國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影響
六 結語
第二章 工業智能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基於「技術—勞動過程—勞資關係」三維作用機制
一 「技術—勞動過程—勞資關係」三維作用機制
二 工業智能化對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重塑
三 工業智能化條件下資本主義勞資關係的新變化
四 結語和啟示
第三章 去技能化理論被證偽了嗎——基於就業極化與技能溢價的考察
一 技能的內涵及其測度
二 就業極化——非常規性工作的膨脹與常規性工作的收縮
三 技能溢價與總體技能要求變化
四 去技能化理論被證偽了嗎
第四章 AI正在危及人類的就業機會嗎——一個馬克思主義的視角
一 問題的由來
二 農業社會有沒有失業
三 失業是工業社會的專有術語
四 新需求和新產業能對沖失業嗎
五 生產力發展的要義:更多的自由時間,而非更多的工作崗位
六 「全面自由發展」何以可能
七 結語
第五章 世界處在巨變的前夜——一個馬克思主義的觀察維度
一 預感與無知
二 困惑與出路
三 改變與方向
四 結語
第六章 人工智能與當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社會矛盾——基於大衛·哈維的理論視角
一 資本是什麼:大衛·哈維的社會矛盾理論邏輯
二 人工智能的發展:大衛·哈維社會矛盾理論的反思
三 人工智能的突破:大衛·哈維社會矛盾理論的實踐悖論
四 分析與比較:社會矛盾如何解決
第七章 人工智能與中國勞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 人工智能發展現狀
二 人工智能對勞動力供給側結構的影響
三 人工智能影響勞動力供給側的經濟學分析
四 當代中國勞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
第八章 數字經濟變革及其矛盾運動
一 數字化對積累的物質條件的變革及其矛盾
二 數字化對積累的勞動要素的變革及其矛盾
三 數字化對社會勞動生產過程的變革及其矛盾
四 數字經濟中的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
五 啟示:發揮中國特色的制度優勢促進數字生產力發展
第九章 技術周期、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穩定金融——中國經濟動能轉換的金融—技術路徑
一 世界技術競爭格局的演進與中國技術路徑的變革
二 中國進入多重技術周期交疊區間:三階段+轉折點
三 技術周期階段交疊衍生多重金融風險
四 建立支持創新的金融—技術路徑
第十章平台經濟反壟斷與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一 平台經濟的內涵與運作方式
二 平台經濟反壟斷理論基礎
三 平台反壟斷與國家經濟安全
四 應對措施
第十一章 平台經濟全球化的資本邏輯及其批判與超越
一 資本是驅動平台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一個批判的視角
二 資本驅動下平台經濟全球化的生產關係透視
三 平台經濟全球化與資本積累矛盾的新變化
四 中國應對:以「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推動平台經濟健康發展
第十二章 數字化的新生產要素與收入分配
一 馬克思的生產條件分配理論
二 數字化的新生產要素參与收入分配
三 數字化新生產要素的佔有與收入分配
四 結論及啟示
第十三章 數字勞動過程及其四種表現形式
一 數字勞動的概念辨析
二 從傳統勞動過程向數字勞動過程的演變
三 數字勞動過程的四 種表現形式
四 結語
第十四章 數據要素參与收入分配:理論分析、事實依據與實踐路徑
一 相關文獻綜述
二 數據要素參与收入分配的理論分析
三 數據要素參与收入分配的事實依據
四 數據要素參与收入分配的實踐路徑
第十五章 數字經濟發展縮小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嗎
一 數字經濟發展與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內在邏輯
二 模型設定、變數選取與數據說明
三 實證分析
四 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十六章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及演變測度
一 文獻綜述
二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標的建構、測度與分析
三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區域時空差異
四 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十七章 誰更擔心在人工智能時代失業——基於就業者和消費者雙重視角的實證分析
一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二 數據、變數與模型設定
三 結果與分析
四 結論與啟示
第十八章 平台經濟下「受眾商品論」再審視——基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
一 傳統媒體時代:斯麥茲的「受眾商品論」及其發展
二 社交媒體時代:商品化究竟是什麼
三 福克斯的「互聯網產銷者商品理論」
四 結語
第十九章 數據商品的價值與剝削——對福克斯用戶「數字勞動」理論的批判性分析
一 研究背景
二 福克斯用戶「數字勞動」理論
三 產生數據的活動是勞動嗎
四 數據商品的價值創造與剝削關係
五 數據所有權歸屬與「隱私悖論」
六 結語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