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型不正當競爭規制與司法判定 林文著 978751977672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法律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068
商品編號: 978751977672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互聯網新型不正當競爭規制與司法判定
ISBN:9787519776725
出版社:法律
著編譯者:林文著
頁數:646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85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網路經濟競爭秩序治理中,突出的例證就是互聯網不正當競爭案件的裁判較之傳統不正當競爭案件的裁判具有明顯不同的價值判斷,以及司法裁判理念和方法差異。隨著互聯網技術與網路經濟業態的不斷迭代更新,互聯網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層出不窮,相關案件的裁判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很難找到類型化的規則依據。本書結合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分三篇內容闡述互聯網不正當競爭案件的裁判分析思路和方法、商業道德和誠實信用原則的認定、技術中立的認定、數據正當與不正當競爭的邊界、互聯網不正當競爭案件管轄、互聯網不正當競爭法定賠償和懲罰性賠償的計算等問題。

作者簡介

林文,北京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上海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首都經貿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擔任上海、湖北、甘肅等省(市)級市場監督管理局反壟斷專家成員。 執業領域:重大疑難知識產權訴訟,競爭法(反壟斷訴訟、反壟斷合規、公平競爭審查和反不正當競爭訴訟)。 代表性著作:《不正當競爭訴訟證據實務操作指引》《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與實務技能》《中國反壟斷行政執法報告(2008—2015)》《中國反壟斷行政執法和司法報告(2016)》等。

目錄

上篇 互聯網不正當競爭實體篇
第一章 互聯網不正當競爭概述
第一節 競爭起源和發展
一、競爭法起源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頒布及修訂
三、《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互聯網競爭的經營者
一、經營者主體的擴充
二、其他經營者
三、互聯網經營者的限縮
第三節 互聯網平台經濟
一、互聯網平台經濟的發展
二、互聯網平台經濟類型
三、電子商務
第四節 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類型與特徵
一、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類型
二、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特徵
三、互聯網平台不正當競爭
第二章 互聯網競爭與競爭關係
第一節 競爭關係立法及類型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與競爭關係
二、直接和間接競爭關係
三、廣義和狹義競爭關係
第二節 競爭關係的司法認定
一、競爭關係的認定
二、競爭關係的認定標準
三、競爭關係認定司法觀點
第三節 不正當競爭的認定
一、不正當競爭認定範式變化
二、不正當競爭認定範式
三、競爭關係與競爭行為
四、競爭侵權主觀故意
第四節 競爭性法益
一、競爭性法益認定路徑
二、競爭性法益認定原則
三、競爭性法益的類型化
第五節 競爭關係司法裁判若干問題
一、司法裁判新變化
二、司法裁決存在的問題
三、司法裁判應考量的問題
第三章 互聯網商業道德
第一節 商業道德立法
一、相關規定
二、商業道德
三、商業道德立法作用
第二節 商業道德司法裁判
一、商業道德裁判現狀
二、商業道德評判標準
三、商業道德的特徵
四、商業道德的舉證
第三節 商業道德類型化
一、誠實信用原則
二、行業/商業慣例
三、行業自律認定
四、日常經驗法則
五、損害等同侵權
六、司法創設規則
七、綜合因素判定
第四節 商業道德判斷方法
一、商業道德的判斷
二、商業道德的行業倫理
三、商業道德與商業倫理
第四章 《反不正當競爭法》一般條款
第一節 一般條款之規制
一、一般條款修訂意義
二、《反法新司法解釋》解讀
三、一般條款司法裁判
四、一般條款與行政執法
第二節 一般條款司法適用
一、「海帶配額」案
二、互聯網領域適用標準
三、一般條款適用方式
四、「遵守法律」的理解
第三節 司法裁判規則
一、一般條款的謙抑性
二、一般條款慣常裁判思路
三、行為和結果雙重標準
四、不受扭曲的競爭標準
五、一般條款與主觀
第五章 「互聯網專條」
第一節 「互聯網專條」立法
一、立法模式
二、立法背景
三、《反法新司法解釋》
第二節 「互聯網專條」解讀
一、利用技術手段的理解
二、影響用戶選擇
三、妨礙、破壞網路運行
四、強迫的解讀
五、惡意的認定
第三節 「互聯網專條」司法規制
一、「互聯網專條」適用條件
二、「互聯網專條」適用方法
三、舉證責任
四、第三方插件法律適用
第四節 「互聯網專條」兜底條款
一、兜底條款的作用
二、兜底條款司法適用
三、兜底條款立法缺陷
第五節 「互聯網專條」的不足
一、立法的滯后性
二、屏蔽行為規制不足
三、定位不明確
四、字面含義不清
第六節 一般條款與「互聯網專條」
一、司法適用現狀
二、一般條款與「互聯網專條」兜底條款
三、一般條款對「互聯網專條」補充性
第六章 互聯網技術中立
第一節 技術中立原則
一、技術中立原則的含義
二、技術中立的限定
第二節 技術中立的抗辯
一、抗辯的立法
二、抗辯的現狀
三、抗辯舉證及標準
四、抗辯的主體
第三節 技術中立案件類型
一、廣告屏蔽
二、視頻聚合軟體侵權
三、操作系統刷機案
四、輸入法跳轉鏈接
五、干擾搜索引擎演算法
六、App喚醒策略
七、AR探索類網游「外掛」
八、瀏覽器主頁劫持流量
九、數據信息
十、組織虛假刷量
第四節 技術中立司法裁判
一、司法裁判觀點
二、司法裁判的變化
三、屏蔽與消費者權益保護
四、技術提供者的主觀
第五節 技術創新的判定標準
一、一方利益標準
二、效能標準
三、三位一體利益目標
四、消費者福利
五、創新與效率
第七章 互聯網商業模式
第一節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