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為現代市場經濟國家的主流稅種,增值稅濫觴於二十世紀,其計稅原理本不複雜:增值稅納稅義務一般依法由在境內發生應稅交易時的銷售方履行,其所支付或負擔的增值稅稅額,通過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進項稅額的方法計算而得,因此,增值稅稅收負擔藉由經濟流轉鏈條層層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實際負擔,契合稅收中性原則。然而,基於課稅公平原則而根據納稅主體的差異和徵稅客體的特質所作的制度安排,卻使各國和地區的增值稅法之設計極盡複雜之能事。人類社會當前進入所謂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和戰略性資源,數字經濟現正高速發展且逐漸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國在這一時代圖景下制定增值稅法,起草的技術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其建制應否、可否、能否遵循量能課稅原則,進而實現「合理設定增值稅納稅義務、公平分配增值稅稅收負擔」的理想目標,殊值研究。本書提煉了數字經濟時代增值稅法起草與設計的雙重維度——整體視閾與系統構造,繼而論述增值稅法的敘事脈絡、格局與進路,接著分析增值稅法建制中的公平課稅考量,然後證成增值稅納稅義務的基本制度構造,最後探討增值稅課徵規則的特殊制度安排。作者簡介
葉姍,法學博士、法學博士后,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 財稅法、經濟法與社會法理論、規製法與競爭法 代表著作: 《稅收利益的分配法則》(2018) 《社會保險法》(2016) 《財政赤字的法律控制》(2013) 《稅法之預約定價制度研究》(2009)目錄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