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中的發現邏輯與對標研究 陳玉生著 978710021677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763
商品編號: 978710021677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社會科學中的發現邏輯與對標研究
ISBN:978710021677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陳玉生著
頁數:280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831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瞄準「社會世界」的可見性與創新發現,提出還原、剩餘範疇等探索社會世界的路徑和方法,揭示「導賞、表徵、評判、于預」社會世界的科學活動邏輯程序,提出「評估、歸納,演繹、猜想」四種對標研究的思維方式。在回應社會科學方法論代表性觀點基礎上,通過強調社會科學研究的社會性來和解其科學性論戰,兼顧方法論創新與科學規範建構,以期滿足不同讀者閱讀興趣。

作者簡介

陳玉生,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聚焦社會史、社會治理、社會科學方法論等研究領域,致力「社會(治理)是什麼」「如何研究社會」等基礎理論問題研究,創新提出「民-群」視角,構建樣子使群、名分使群、名分秩序、過渡社會治理,社會參与層次、戶際關係、家庭聯結簽約制、對標研究等理論範疇。

目錄

第一章 社會世界之旅——「太太的紅裙子」引發的學術思考
一、從經驗到問題:「太太的紅裙子」引起的思考
二、從感知到範疇:如何描述「太太的紅裙子」
三、從行為現象到文化現象:太太為什麼穿紅裙子
四、從文化現象到心理現象:太太為什麼穿紅裙子
第二章 超越二元論——布迪厄以「身體」開啟生成結構主義
一、起點:反思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
1 結構主義分析
2 現象學分析
二、超越:開啟「身體」第三層面
三、餘論:「中庸」的還是「社會性」的
第三章 還原、描述與回到社會現象——社會現象學方法建構與勘查
一、社會現象學方法建構
1 現象學現象
2 現象學普遍的信念基礎:回到事情本身、還原與描述
3 社會現象:基於現象學方法的社會研究
二、社會現象學研究勘查:舒茨、加芬克爾、福柯與布迪厄
1 回到生活世界:科學思維與日常思維
2 直觀生活世界:直觀方法建構與社會現象描述
3 歷史先驗:知識考古學與歷史現象顯現
4 身體與實踐:關係性思維方式與反思社會學
三、結論與討論:重建和重估社會現象學方法
第四章 剩餘範疇——社會科學處境與社會發現方法
一、剩餘範疇及其社會性
二、社會科學中的剩餘範疇
1 「社會學」概念的剩餘範疇
2 實證與剩餘範疇
3 範式與剩餘範疇
4 理想類型、歷史個體及其剩餘範疇
5 理論概念與剩餘範疇
6 理論框架與剩餘範疇
三、社會世界的剩餘範疇
1 歷史中的剩餘範疇
2 日常生活領域中的剩餘範疇
3 遊戲與溝通中的剩餘範疇
4 結構中的剩餘範疇
四、結論
第五章 反者道之動——社會科學中的創新發現與對標研究
一、引言
二、求真、求全、求新:社會科學的價值取向
1 求「真」
2 求「全」
3 求「新」
三、本體創新、解釋創新、技術創新:創新發現的路徑
1 發現現象與創新本體
2 走出本體與創新解釋
3 革新利用與創新技術
4 描述、解釋、建構:社會科學研究的三個維度
四、公共知識與學術問題:社會世界創新發現的知識效應與邏輯
1 名分化社會世界:社會世界的新發現與創新分類體系
2 類型化社會世界:實證主義、解釋學、建構主義、批判理論範式
3 公共價值:社會世界的知識生產與科學問題
4 繼續說與重新說:創新發現從學術問題開始
五、創新發現過程:導賞、表徵和干預社會世界的方法
1 導賞、表徵、評判、干預社會世界
2 以名責實:「導賞」社會世界的方法
3 循證考據:「表徵」社會世界的方法
4 技術檢驗:「干預」社會世界的方法
六、對標研究:「評判」社會世界的方法
1 證據化、文本化、理論化:對標研究的前提條件
2 對標研究的特徵
3 科學判斷中的對標研究
4 對標研究的思維邏輯
5 對標研究統一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可能
七、實現科學性:對標研究的規範與限制
1 對標研究與科學性追求
2 理念與經驗在對標研究中的表現形態
3 形式主義、唯理論、符合論:對標研究及其需要警惕的方面
4 創新發現的評價維度
八、結論與討論
第六章 「人文科學」知識的技術實現和德性規範——韋伯人文科學學說分析
一、人文科學及其處境、合法性和意義問題
二、韋伯人文科學方法論的四步解析
1 從先驗前提到文化現象:實在論和知識論作為人文科學研究的起點
2 文化意義、科學興趣:科學對象與學科界限
3 理想類型與因果聯結解釋:科學性的技術保障
4 價值中立、理智誠實與責任倫理:科學成果適用的德性要求
三、結論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