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命名與必然性》是美國著名的邏輯學家、哲學家克里普克的代表作,主要闡述了克里普克的名稱的指稱理論和名稱的同一性理論。本課題主要從可能世界的視角和本質主義的研究綱領出發,抓住必然性這一重要路線,把握理論的歷史和現實邏輯,分析和考察克里普克的名稱理論和同一性理論,澄清以往對克里普克理論觀點的誤解和訛傳,還克里普克思想以本來面目,系統地詮釋《命名與必然性》一書的主要思想觀點。
作者簡介
龍小平,男,漢族,江西省宜春市人。哲學博士,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邏輯哲學。中國邏輯學會理事、四川省邏輯學會副理事長。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各1項。在《自然辯證法研究》《人文雜誌》等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主編、參編著作教材10餘部。獲得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克里普克的理論及相關研究概述
第二節 本書的研究目的及概要
第二章 可能世界理論
第一節 可能世界的理論淵源
一、萊布尼茨的可能世界
二、可能世界的幾種流行觀點
第二節 克里普克對可能世界的描述及其理論旨趣
一、克里普克對可能世界的描述
二、克里普克關於可能世界的理論旨趣
第三節 「跨世界同一性」和「跨界識別」問題
一、問題的由來和爭議
二、克里普克關於跨界同一性和跨界識別的基本觀點
第四節 可能世界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
一、可能世界:《命名與必然性》的理論視角
和理論起點
二、可能世界:一種嶄新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 本質主義理論
第一節 本質主義的歷史溯源
一、亞里士多德的本質主義
二、洛克的名義本質和實在本質
第二節 克里普克的本質主義
一、個體的本質
二、自然種類的本質
三、克里普克本質主義的理論繼承
第三節 反本質主義觀點
一、蒯因的反本質主義觀點
二、對蒯因的反本質主義觀點的回應
第四節 對本質主義的完善和發展
一、對個體本質主義觀點的完善
二、本質主義觀點對於人造物種類和社會
種類本質揭示的意義
三、克里普克本質主義的理論後果
第五節 本質主義:克里普克的研究綱領
一、模態邏輯導出克里普克的本質主義
二、本質主義:克里普克的研究綱領
第四章 必然性理論
第一節 必然性的理論發展
一、亞里士多德的必然性思想
二、近代哲學家對必然性的論述
第二節 克里普克對必然性的論證
一、必然性和先驗性
二、必然性的語義解釋
第三節 必然性:克里普克的理論內核
一、命名與必然性的內在聯繫
二、同一性與必然性
三、形而上學的必然性
第五章 嚴格指示詞理論
第一節 名稱是嚴格指示詞
一、克里普克的名稱是嚴格指示詞的觀點
二、薩蒙對嚴格性的討論
第二節 名稱是嚴格指示詞是克里普克理論的先驗前提
一、對質疑嚴格指示詞觀點的回應
二、嚴格性與必然性
三、名稱是嚴格指示詞是克里普克理論的先驗前提
第六章 名稱的指稱理論
第一節 傳統的摹狀詞指稱理論
一、摹狀詞指稱理論
二、摹狀詞簇理論
第二節 歷史因果指稱理論
一、克里普克批判傳統指稱理論的三種論證
二、因果指稱理論
第三節 因果指稱:一種新視域下的指稱理論
一、對因果指稱理論的辯護
二、對塞爾的專名意向性理論的回應
三、一種新視域下的指稱理論
第七章 同一性理論
第一節 命題分類的歷史發展
一、傳統兩類命題的絕對區分
二、蒯因對兩類命題區分的批判
三、對蒯因批判的一種回應
第二節 先驗偶然同一性命題
一、「一米」等於「S在時間t0時的長度」
二、對先驗偶然同一性命題的合理性辯護
第三節 后驗必然同一性命題
一、專名之間的同一性命題
二、理論同一性命題和自然種類的一般陳述
三、基於先驗前提的后驗必然同一性命題
四、關於「水是H2O」的爭論
五、后驗必然同一性命題與休謨問題
六、后驗必然同一性命題與康德的先天綜合命題
第四節 先驗偶然同一性命題和后驗必然同一性命題:
對經驗論傳統的顛覆
一、克里普克的觀點與蒯因批判的關係
二、對經驗論傳統的顛覆
第八章 對心身同一性的批判
第一節 心身同一性問題的由來
一、心身同一論歷史溯源
二、現代心身同一論
第二節 克里普克對心身同一性的批判
一、對「人與其軀體相同一」的批判
二、對「殊型同一論」的批判
三、對「類型同一論」的批判
四、對克里普克批判心身同一性觀點的評述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后 記
精彩書摘
本書主要對克里普克在《命名與必然性》中闡述的名稱理論、同一性理論進行詮釋和評價,也涉及克里普克《同一性和必然性》中的理論觀點。
本書的研究目的在於,從可能世界的視角和本質主義的研究綱領出發,把握必然性這一重要路徑,分析、論述克里普克的名稱理論和同一性理論(即先驗偶然同一性命題和后驗必然同一性命題),澄清以往對克里普克觀點的誤解和訛傳,還克里普克思想以本來面目,系統地詮釋《命名與必然性》一書的主要思想或觀點。我們將從基本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出發進行論述,既把握理論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各個理論發展階段的內在聯繫,也注重理論的橫向聯繫。在研究中,以分析為主,也有比較研究,並且對一些關鍵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為克里普克理論的研究做出一份努力。
《命名與必然性》一書是20世紀世界最有影響的哲學和邏輯著作之一,對這樣一本名著進行詮釋,其意義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的研究,旨在更深入準確地理解克里普克的歷史因果理論和同一性理論,並從總體上把握克里普克在《命名與必然性》中所闡述的思想。同時,應用克里普克的相關理論也有助於研究分析相關的邏輯和哲學問題。比如,可能世界理論對於哲學、邏輯學等學科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本質主義的觀點對於實在論有重要意義。在研究的過程中,通過介紹國外關於克里普克研究的最新理論成果,借鑒國外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我們能夠從更多的角度去闡述、研究克里普克的歷史因果理論和同一性理論。
全書基本內容包括七個方面。
其一是可能世界理論研究:闡述可能世界的理論淵源,介紹目前流行的可能世界觀點,做出簡單評述,並闡明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觀點及其理論旨趣;討論「跨世界同一性」和「跨界識別」問題;闡明可能世界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並指出可能世界是《命名與必然性》的研究視角,認為可能世界理論不僅為邏輯學和哲學,而且為自然科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
其二是本質主義理論研究:梳理本質主義的歷史,闡明克里普克的本質主義觀點,並指出這種本質主義與亞里士多德的形式和質料說、洛克的「實在本質」相關;闡述反本質主義的觀點,並對這種觀點進行回應;對克里普克的本質主義觀點進行某些修正和完善,並指出這種本質主義的觀點將導致一個不可避免的後果,即追求確定性和精確性,但導致簡單化的後果;指出本質主義是克里普克的研究綱領。
其三是必然性理論:闡述必然性的理論淵源與克里普克對必然性的論證和語義解釋;指出必然性是克里普克《命名與必然性》的理論內核,並闡明命名與必然性、同一性與必然性有內在的聯繫。
其四是嚴格指示詞理論:「嚴格指示詞」這一概念在克里普克的理論體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是解決跨世界同一性的方法之一。由於名稱是嚴格指示詞,因而不需要對它指稱的對象使用本質作為識別標誌來識別,實際上,只要使用嚴格指示詞就能夠解決跨世界同一性的問題。其次,它也是批評摹狀詞理論「專名與一個或一簇摹狀詞是同義的」之重要論據。因為專名是嚴格指示詞,它在所有可能世界中指稱同一對象,而摹狀詞是非嚴格指示詞,它在不同可能世界中的指稱是不同的。比如,在現實世界中「亞歷山大的老師」是亞里士多德,而在某一個可能世界中,「亞歷山大的老師」可能是指稱另外的人。最後,克里普克「先驗偶然同一性命題」「后驗必然同一性命題」,以及對心身同一性問題的觀點和評價都是建立在嚴格指示詞的基礎上的。不過,建立在嚴格指示詞基礎上的「后驗必然命題」卻帶有先驗的嫌疑。
其五是名稱的指稱理論:闡述傳統的摹狀詞(簇)指稱理論;梳理克里普克對傳統的摹狀詞指稱理論批評的三種論證,對質疑這種批評的觀點進行回應,並闡述因果指稱理論;就名稱和嚴格性的問題進行論述,並指出嚴格指示詞觀點的合理性;指出因果指稱是一種新視域下的指稱理論,為這種理論進行了理論上的辯護和一定的修正。
其六是同一性理論:論述兩類命題區分的歷史淵源;闡述先驗偶然同一性命題,並進行合理性辯護;論述后驗必然同一性命題,討論「水是H2O」的涵義,論述后驗必然同一性命題與休謨問題的關係,對后驗必然命題與康德的先天綜合命題進行比較研究;論述克里普克的觀點與蒯因觀點的批判和繼承關係,進而指出克里普克的先驗偶然同一性命題和后驗必然同一性命題是對經驗論傳統的顛覆。
其七是對心身同一性的批判:心身同一性問題的由來及發展,包括從霍布斯、笛卡爾等開始的心身同一性的觀點到現代的心身同一性;克里普克對心身同一性問題的批判,包括對「人與其軀體相同一」的批判、對「殊型同一論」的批判、對「類型同一論」的批判;對克里普克心身同一性觀點進行評述。克里普克批判心身同一性的理論前提是可能世界語義理論、嚴格指示詞理論以及他的本質主義學說,克里普克的批判是合理的,其論證也是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