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學界對歐里庇得斯與智術師關係的關注由來已久。誠如本書副標題所示,作者並沒有直接討論歐里庇得斯與智術師的思想淵源,而是主要關注作為劇作家的歐里庇得斯如何巧妙化用智術師的觀點,進而通過富有創造性的手法在劇作中呈現。科納徹強調,質言之,歐里庇得斯是一位思想前衛、技藝爐火純青的戲劇大師,而非哲人。歐里庇得斯對智術師的借鑒,主要體現在戲劇風格和戲劇手法、對人性的理解(如《希珀呂托斯》),甚至對智術師感官知覺的理解的戲仿上(如《海倫》)。
目錄
譯者前言
導論
總體目的和計劃
前人的觀點
歐里庇得斯與智術師對諸神的看法舉隅
第一章 德性的本質與德性是否可教
智術師的觀點
《希珀呂托斯》中的德性
第二章 德性的相對性
智術師的觀點
《阿爾刻斯提斯》與《海倫》中的「回報-主題」
第三章 修辭術的力量與濫用
智術師的觀點
《特洛亞婦女》
《赫卡柏》
第四章 真實與感觀認知
智術師的觀點
《海倫》中的表象和真實
第五章 禮法與相關思想
智術師論禮法與自然
歐里庇得斯政治劇中的禮法及相關語詞
《酒神的伴侶》中的禮法與自然
結語
智術師概況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在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中,歐里庇得斯的地位格外特別。他不僅受喜劇詩人阿里斯托芬嚴厲批評,也多次出現在哲人柏拉圖的著作里,被蘇格拉底稱為「最聰明的悲劇詩人」。後世大哲尼采更直言不諱地痛斥:歐里庇得斯用他「審美的蘇格拉底主義」扼殺了古希臘悲劇。歐里庇得斯身為悲劇詩人,何以又成了蘇格拉底的「同盟」?回溯歐里庇得斯批評史,有關歐里庇得斯是詩人還是哲人的身份之爭,學界一直聚訟紛紜,漸成一段公案。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歐里庇得斯的身份之謎卻並未見明晰,反而愈發撲朔迷離。
時至今日,歐里庇得斯究竟是詩人還是哲人,儼然成了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一、喜劇詩人筆下的歐里庇得斯
18世紀與19世紀之交,一場以重新發現古希臘與古羅馬價值的新古典主義批評,將歐里庇得斯的身份之爭推向了高潮。這場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施萊格爾(A W Schlegel)站在古典文學的立場,猛烈批評了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創作。但實際上,這種論爭早已蘊含在阿里斯托芬的批評中。阿里斯托芬雖為喜劇詩人,而非戲劇評論家,卻在歐里庇得斯批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堪稱整個歐里庇得斯批評史的開啟者。阿里斯托芬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並代表那個時代對歐里庇得斯的評價,也為後世的批評奠定了基調。從阿里斯托芬的作品來看,這位喜劇詩人顯得不喜歡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創作。在他的11部傳世喜劇中,大多可見對歐里庇得斯冷嘲熱諷。在《地母節婦女》和《蛙》(Frogs)中,阿里斯托芬甚至讓歐里庇得斯充當了主角。《地母節婦女》講述了歐里庇得斯如何由「憎恨婦女」到最後與之講和。在《阿卡奈人》中,阿里斯托芬更是毫不客氣地批評他將眾多瘸子和叫花子搬上舞台。在阿里斯托芬眼裡,歐里庇得斯悲劇中呈現的這些角色轉換毫無意義,無助於將民眾教育成更好的公民,反而極可能把善良高貴之人訓練成大流氓。不過,換個角度來看,阿里斯托芬對歐里庇得斯的百般「刁難」似乎也意味著,他頗為欣賞歐里庇得斯的詩才。誠如有批評家指出的,阿里斯托芬對歐里庇得斯的處處戲仿透露,這位喜劇詩人八成只是「假裝不喜歡」,相反,他可能還是歐里庇得斯的最大欣賞者。不過,身為喜劇詩人的阿里斯托芬居然視悲劇作家歐里庇得斯為楷模,這實在匪夷所思。難道阿里斯托芬認為,他所致力的喜劇與歐里庇得斯的悲劇離得很近?儘管我們不能就此作出結論,但在《蛙》中,阿里斯托芬已然向我們展示,在某種意義上,歐里庇得斯的悲劇與傳統悲劇已有明顯差異。
在《蛙》里,阿里斯托芬通過虛擬埃斯庫羅斯與歐里庇得斯的一場較量,集中批評了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創作手法和內容。阿里斯托芬主要通過以下幾點來檢審歐里庇得斯的悲劇。首先是悲劇人物的表現手法。歐里庇得斯不僅讓販夫走卒走上悲劇舞台,還把埃斯庫羅斯鍾情的諸神、英雄人物寫得跟凡人無異。阿里斯托芬認為,歐里庇得斯對悲劇人物的處理有失妥當。他不僅讓普通人物充當悲劇的主角,還把高貴之人描寫得可憎。在歐里庇得斯筆下,諸神和英雄人物不再高貴,相反,美德以某種方式在女人和普通人身上得以體現。在歐里庇得斯早期創作的悲劇《阿爾刻斯提斯》(Alcestis)中,詩人實際上暗中顛覆了傳統家族觀念。這種模稜兩可的表現手法很容易讓民眾覺得,既然高貴之人實際上與他們並無二致,有時甚至不如他們,也就沒有必要向他們學習了。其次是悲劇呈現的內容上,歐里庇得斯迥異於埃斯庫羅斯,他的劇作在某些問題上毫無隱晦,將一切和盤托出。較之埃斯庫羅斯筆下高貴勇猛的武士,歐里庇得斯的戲劇充斥著對七情六慾,以及有違道德倫常的情事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