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很多植物具有利用價值,他們總結、積累了關於這些植物的知識,並且代代相傳,彙集成了許多蘊藏豐富的傳統植物學知識寶庫。本書以西南地區十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所依賴的植物資源為切入點,講述了少數民族同胞關於各類植物資源認知、識別、命名、用法、保護、傳承等方面的傳統知識,以及他們在獨特自然環境中形成的淳樸的生態觀和充滿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這些故事和內容全部是基於龍春林教授及其團隊在多年實地調查和研究基礎上創作出來的。他們通過樸實無華的文筆和生動的田野寫實讓蘊藏在億萬父老鄉親中的聰明智慧得以充分釋放、讓創新力量實現涌流,呼籲和倡導更多有識之士參与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工作中來。作者簡介
龍春林,漢族,1964年生於湖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民族生物學、生物多樣性、種質資源、植物文化、生態安全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國家民委領軍人才、國家民委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主任、民族醫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任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民族植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植物學會民族植物學分會副理事長等職。主持完成包括國家級項目在內的各類項目63項,發表論文428篇,出版著作25部。創新和發展了民族植物學的理論與方法,其觀點和事迹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報》及新華網、科學網等均有報道。目錄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