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戰國秦漢至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思想發生巨大變遷的時期。受其影響,人們對待死亡的態度和處理死亡的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豐富的墓葬材料和大量的傳世文獻,使這一時期成為死亡考古學研究的極佳範例。針對中古時期墓葬考古的實際,把墓葬當成古人處理死亡的方式和對待死亡的態度的遺存,主要基於三個關鍵概念:喪葬空間、喪葬儀式、喪葬觀念。其中,喪葬空間是處理死亡的禮儀空間,包括地面墓園和地下墓室兩部分,在空間功能上又包括埋葬空間和祭祀空間,通過歸納空間形態,構建每個時期的喪葬模式。喪葬儀式是墓葬遺存反映的喪葬行為,從靜態的考古遺存觀察動態的人類活動,從空間形態複原古代喪葬禮儀的場景,歷史文獻中對中古喪葬禮儀的詳細記載,為我們複原喪葬行為和場景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喪葬觀念是指在主流意識形態、宗教和民間信仰的綜合影響之下人們對待死亡的態度,中古時期主流意識形態受到儒家、玄學、道教、佛教等多重影響,各個時期對待死亡的態度也相應做出改變,這些在喪葬空間、器物、圖像等方面都有具體的表現。作者簡介
李梅田,湖南華容人,1969年出生,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撰有《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魏晉南北朝》等著作,譯有《六朝文明》等著作。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