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工程技術文獻大系 (共340冊) (精) 王萬章 王睿 978754025957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燕山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895,280
商品編號: 978754025957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1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古代工程技術文獻大系 (共340冊) (精)
ISBN:9787540259570
出版社:北京燕山
著編譯者:王萬章 王睿
頁數:340冊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713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不僅體現在燦爛的歷史文化上,還體現在曾經長時間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上。科學技術包含科學和技術兩個方面。科學是理論知識,技術是知識的運用,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由於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經驗性、實用性等特點,使得在技術方面的成就更爲突出,即便如天文學、醫學、數學等理論較强的學科,也是偏重實用與經驗的。當然,在知識和技術本就没有明確區分的傳統社會中,這些特徵并不妨礙科學技術的發展,反而可能是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中指出,從公元一世紀至十八世紀,至少有鑄鐵、鑽深井和造船航海、造紙和印刷等二十六項技術爲中國人最早發明、運用并傳播到了歐洲。古代的科學技術主要表現爲人們爲滿足生産生活需要而世代積累起來的生産經驗和方法。這些經驗有的會被加以總結和改進後用於勞動實踐,有些則直接體現在勞動過程中而人們却『日用而不知』。相對其他文明,中國的科學技術起步較晚。但是,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由奴隸制發展到封建制的國家。春秋戰國之際,封建制度的興起伴隨著奴隸制的瓦解,這既是生産工具和技術改進的結果,也是生産技術快速發展的社會和經濟條件。同時,學術上的『百家争鳴』解放了思想,促進了理論和思維水準的提高,爲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主觀條件。在技術方面,青銅冶鑄技術在春秋戰國時期發展到最高階段,可以綜合地使用多種金屬工藝,創造新的器形、紋飾。戰國中期以後,冶鐵技術很發達,用生鐵鑄成的農具和手工工具已廣泛應用。大型渠系工程開始興建,至戰國時期更加盛行,著名的渠系工程有漳水十二渠、都江堰、鄭國渠、邗溝和鴻溝等。在這一時期,生産技術内部分工更加細密和規範化。《周禮》的《考工記》記述了先秦時期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類三十多個工種的技術與規範,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工程技術知識的總彙。《墨經》中有關於力學、光學、聲學、幾何學、邏輯學以及對物質結構的猜測等科學知識,它和《考工記》一起體現了當時所能達到的科學技術水準。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在漢代得到了長促發展,達到了第一個高峰。《九章算術》《論衡》《淮南子》《淮南萬華術》《周易參同契》等著作包含了豐富的數學、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知識。在生産技術方面,冶鐵、紡織機械、農具製造、造紙工藝、漆器工藝、船舶製造等都已出現,并達到了相當的水準。如趙過的鐵腳耬車、杜詩的水排、梯級船閘設計的原理與方法、木結構建築風格、竪爐冶煉法、實測基礎上繪製的地圖、司南勺、造紙、水運渾天儀、造紙術等等都是突出的成果。其中,造紙術的發明和改良改進更是漢代一項最重大的成果,也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