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認識計算機
1 1計算機概論
1 2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第2章 Windows 10基礎
2 1 Windows 10界面的認識
2 2個性化外觀設置與程序卸載
2 3文件及文件夾的管理
第3章 Word 16文檔處理
3 1瞭解Word16
3 2製作表格
3 3 Word 16文檔排版
3 4圖文處理
3 5頁面設置與打印
3 6Word 16綜合應用實例
第4章 電子表格軟件Excel 16
4 1 認識Excel 16
4 2Excel 16中的公式與函數
4 3 Excel16的格式設置
4 4Excel 16的圖表操作
4 5Excel 16綜合應用實例
第5章 PowerPoint 16演示文稿製作
5 1 認識PowerPoint16
5 2模板和母版的應用
5 3美化演示文稿
5 4動畫製作
5 5演示文稿的打印
5 6 PowerPoint 16演示文稿綜合應用實例
第6章 信息檢索
6 1 瞭解Internet
6 2信息檢索概述
6 3電子郵箱的應用
第7章 新一代信息技術概述
7 1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
7 2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途徑
第8章 信息素養與社會責任
8 1信息素養的基本概念及其要素
8 2信息技術發展及其趨勢
8 3信息
8 4信息倫理
附錄
附錄一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計算機基礎及MS Office應用考試大綱
(21年版)
附錄二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與設計考試大綱
(21年版)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信息技括信息獲取、表達、傳輸、存儲、加工等多方面的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已逐漸成為支持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性驅動力,也是構建創新型國家、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重要基礎支持。它對提升國民信息素養,個體對於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與自我創造能力,提升全社會信息程的發展能力,對個人、社會及國家的發展均具有重大意義。高等職業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是各專業學生必修或限定選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學生通過研究學程,能夠信息意識,提升計算思維,數字化創新與發展能力,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為其職業發展、終身學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書依據《高等職業教育專科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1年版)》的要求編寫而成,在編寫過程中力求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結合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學和能力特點,以及職業展和終身學要,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知識。本書以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為主要內容,具括認識計算機、Windows10基礎、Word16文檔處理、電子表格軟件Excel16、PowerPoint 16演示文稿製作、信息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概述、信息素養與社會責任等相關內容。
高等職業教育《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任務是全面貫徹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滿足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圍繞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各專業對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求,吸納信息技術領域的前沿技術,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提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本書內容豐富,文字敘述通俗易懂,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專業所需,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計算機應用、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對學生順利完成後續課程的學學生畢業後能迅速適應崗位需要,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存在的疏漏,懇請廣大師生在使用後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我們及時做出修訂,在此表示感謝。
摘要
2 計算機的發展
人們一般計算機內部所採用的邏輯元器件不同來代表計算機經歷的四個發展階段(見表1-1)。
1 計算機的性能指標
計算機的性能指標就是衡量一台計算機能力強弱的指標,通常有以下五個指標。(1)字長。計算機在一次並行處理的一組制數稱為一個計算機的”字”,而這組制數的位數就是”字長”,它的單位是”位”。
(2)速度。微型計算機的速度用每秒鐘所能執行的指令條行衡量,單位為MIPS(每秒百萬條指令)。大型計算機的速度用每秒鐘所能夠執行的浮點運算的次行衡量,其單位為MFLOPS(每秒百萬次浮點運算)。
(3)存儲容量。計算機的存儲容量主要由內部內存容量和外存容量組成。存儲容量的單位為字節 (Byte),1個字節 是8個制位。
(4)外部設備的配置。計算機的外部設備是指主機外的大部分硬件設備,簡稱外設。外部設備的能是輸人/輸出數據。計算機所配置的外部設備的多少與質量,也是衡量計算機綜合性能的重要指標。
(5)軟件的配置。軟件就是計算機所運行的程予及具相天的數據和文檔,計算機所配置軟件的多少,決定了計算機能完成哪些工作,也是衡量計算機綜合性能的重要指標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