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產人文關懷 何桂娟 徐鑫芬 978711733173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衛生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31
商品編號: 978711733173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助產人文關懷
ISBN:9787117331739
出版社:人民衛生
著編譯者:何桂娟 徐鑫芬
叢書名:高等學校創新教材
頁數:21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482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教材創新性地將人文與助產融合滲透,從人文關懷的發展歷史、人文關懷的理論基礎、助產人文關懷的內涵特徵到孕產婦圍產期的關懷實踐,從理論到實踐,進行較為全面的闡述。基本涵蓋了助產人員人文素質修養的基本要素,突出了助產人文性的特點,強調了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效性。期望通過課程的設計,將關懷照護的理念植入學生心中,引導學生提高關懷素養,培養關懷人格,將關懷內化為生活態度,進而對服務對象展現關懷照護。 本教材共15章,注重助產與人文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傳承與創新的結合,同時,引入案例分析、教學活動設計、問題與討論,在正文中穿插了知識拓展、心靈驛站,于章后附學習小結,重視體驗式和啟髮式的教學方法。本教材既注重顯性的知識和技能教育,同時也注重隱性的價值引領和道德塑造,是課程思政的一次探索。 本教材不僅作為助產學、護理學以及其他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重要學習資源,也可為生育期的青年普及孕產關懷知識,為其將來經歷美好的分娩體驗打下基礎。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人文關懷思想的歷史溯源
一、西方人文關懷思想
二、西方助產醫學中的人文關懷實踐與傳承
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關懷思想
四、中國傳統醫學中的助產人文關懷
第二節 助產人文關懷的內涵與特徵
一、人文關懷的相關概念
二、助產學的核心概念
三、助產人文關懷的特徵
第三節 助產人文關懷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一、榜樣啟迪法
二、審美教育法
三、體驗反思法
四、感悟引導法
五、自我期許法
六、敘事教育法
七、團隊活動法
八、環境營造法
第二章 助產學專業的價值體系
第一節 價值體系
一、價值觀、價值體系的含義
二、社會文化對價值觀的影響
第二節 助產專業價值體系
一、職業情感、職業態度、職業道德、職業能力的概念
二、助產職業態度的含義及影響因素
三、助產職業道德的特點、內容及要求
四、助產士職業能力的構成
五、助產士職業素養培養的目標及途徑
第三章 助產人文關懷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助產人文關懷的理論基礎
一、母性角色塑造論
二、躺椅理論
三、經典的人文關懷理論
第二節 助產人文關懷的一般原則
一、無條件積極關注
二、真誠
三、仁愛
四、專業
第三節 助產人文關懷的基本方法
一、語言關懷
二、類語言關懷
三、非語言關懷
四、助產人文關懷的測評
五、影響助產人文關懷的因素
第四章 助產文化與關懷實踐
第一節 概述
一、文化的含義與結構
二、文化的特徵與功能
三、中醫文化的指導思想
第二節 助產文化
一、助產文化的含義
二、助產文化的特徵
三、助產文化的功能
四、助產文化的內容
第三節 助產實踐中的文化關懷
一、文化影響健康生活方式
二、文化影響就醫行為
三、分娩文化影響助產關懷
四、助產多元文化關懷實踐
第五章 助產人文社會學修養
第一節 社會學概述
一、社會學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徵
二、助產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第二節 助產學的社會屬性
一、助產學發展的社會動因
二、助產學在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
三、助產社會化
四、助產實踐中的社會角色
第三節 社會問題與助產
一、社會問題的界定
二、常見的社會問題概述
三、婦幼保健的意義與舉措
四、助產與社會支持系統
第四節 助產實踐中的社會學修養
一、助產實踐工作的社會意義
二、助產實踐中的社會學方法
第六章 助產人文關懷中的美學修養
第一節 概述
一、美學的定義
二、美的本質與特徵
三、形式美
四、美的基本範疇
五、美感與審美
第二節 助產士的專業形象美
一、助產士專業形象美的塑造
二、助產士的群體形象美
第三節 助產人文關懷中的審美實踐
一、助產工作中的美學原則
二、助產工作中的審美實踐
第七章 助產人文關懷中的禮儀修養
第一節 概述
一、禮儀的概念
二、禮儀的原則
三、禮儀的功能
第二節 助產實踐中的工作禮儀
一、交接班禮儀
二、查房禮儀
三、人出院接待禮儀
四、操作禮儀
五、涉外禮儀
第八章 助產人際關係
第一節 概述
一、人際關係的概念與特徵
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策略
第二節 人際交往的社會心理學基礎
一、人際交往的動機與需求
二、人際認知理論
三、認知形成的心理效應
四、人際吸引理論
第三節 助產人際關係與關懷實踐
一、助產人際關係的概念及特徵
二、助產人際關係的影響因素
三、建立良好助產人際關係的意義
四、促進助產人際關係的方法
五、助產工作中的其他人際關係
第九章 關懷性溝通
第一節 關懷性溝通概述
一、關懷性溝通的含義
二、關懷性溝通的意義及目的
三、關懷性溝通的要素
四、關懷性溝通與社交性溝通的異同
第二節 關懷性溝通的技巧
一、傾聽
二、同理與尊重
三、鼓勵與讚美
第三節 非暴力溝通
一、非暴力溝通的含義
二、非暴力溝通的要素和過程
三、非暴力溝通的模式
第四節 助產實踐中的治療性溝通
一、治療性溝通的含義
二、治療性溝通的原則
三、治療性溝通的步驟
第十章 助產操作中的人文關懷
第一節 關懷式評估
一、評估內容
二、評估方法
第二節 關懷式確認
一、建立信任關係
二、借用冰山模型
第三節 關懷式操作
一、充分告知
二、隱私保護
三、接納感受
四、感恩信任
五、陪伴恐懼
六、積極鼓勵
第四節 延續性關懷
一、延續性關懷的內容
二、延續性關懷的主要措施
第十一章 孕期關懷實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