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革命年代的「政治成長史」,它既是個體的、革命者的成長,亦是群體的、組織的成長。這是一個原本身世各異的幹部逐漸被凝聚于根據地黨組織周圍的過程;更是一個在區域整合基礎上,不斷加強幹部整頓實現「組織化」和「中央化」,進而完成組織一體化的過程。在中國革命大步向前的年代里,太行根據地幹部群體在自身的建設、整頓和改造過程中,越來越緊密地融入整個組織機體之中。青春與熱望,意志與情感,鮮血與汗水,朝氣蓬勃地揮灑在太行山上。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共產黨太行根據地幹部政治成長史,包括五章內容。 第一章敘述太行根據地的建立及幹部隊伍框架的搭建過程。這是太行幹部群體初步凝聚的階段,來源各異、背景不同的各種幹部漸次聚集於太行山,他們在初期的幹部整合中,既有合和亦有矛盾,有去有留有升有降。到1938年夏秋之後,一批幹部逐漸在此紮下根來。此章中很多線索對後來的幹部整合產生深刻影響,也是本書的邏輯起點。 第二章敘述1940年前後的太行根據地第一次整黨(當時也稱建黨),包括其間秘密進行的審干。過去研究者對1940年整黨的估價過低,忽視了其對太行黨組織與幹部問題歷史走向的重要影響,因為這次整黨與審干直接決定著幹部在黨內的「存留」問題,實際上確立了太行幹部群體的外延。 第三章敘述1940年秋冬根據地進入困難期后幹部群體的政治生存狀況。無論是幹部隊伍相對結構化的進退升降問題還是重點關注幹部思想「癥候」的「自我批評會」均既是先前整黨的部分結果,更是在人事、人心層面走向整風的過渡時期。 第四章敘述1942年到1945年(部分幹部到1946年還在整風)太行根據地的整風運動,這也是本書全文的論述重心,筆者很多思考均源於最初閱讀太行整風檔案和部分個人材料。 第五章敘述太行根據地的土地改革過程中區級以上幹部的整編(起初有「三查三整」之說,后統稱整黨,但太行根據地範圍多稱整編)。這次整編主要以土地改革為背景,同時也是在處理整風運動(甚至包括1940年整黨)的遺留問題。作者簡介
趙諾,生於1986年,河北定州人。2005-2015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博士。2015一201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現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教授。先後發表中英文論文二十余篇,譯有《吾志所向:孫中山的政治與社會理想》(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專業方向為中共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近期研究興趣: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幹部的組織結構、群體精神、行為取向,改革開放前後政治與社會之互動情形。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