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不少人以為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已無多少剩義可探尋,其實對那場在北京的學生運動與其他地方的呼應,哪怕是活動的具體經過,其參与者、反對者和旁觀者的言與行,我們的了解都還不能說充足,更不用說廣義的五四了。可以說,五四的歷史和歷史中的五四,沒弄清楚的具體內容都還不少。正因此,我們對五四運動究竟在何種程度上書寫了歷史、影響了後人,仍缺乏深入的體悟,畢竟那是一個充滿了矛盾、衝突和激情的時代,發生在當時的任何事情,多少都帶有時代的烙印。五四運動本身,也特別需要作為一個充滿了矛盾、衝突和激情的豐富的歷史活動來理解和認識。本書是作者專註於此項研究多年、紀念五四運動的最新論著。作者簡介
羅志田,1952年生,四川樂山人,四川大學歷史系畢業,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文科傑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和中國文化史。著有《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1995)、《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1998)、《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1999)、《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2001)、《裂變中的傳承:20世紀前期的中國文化與學術》(2003)、《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2003)、《經典淡出之後:20世紀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2013)、《近代中國史學述論》(2015)、《中國的近代:大國的歷史轉身》(2019)、《斯文關天意:近代新舊之間的士人與學人》(2020)、《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折》(2021)等。目錄
引論 把「天下」帶回歷史敘述:換個視角看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