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如何使觀眾從博物館中獲得「體驗感」呢?換句話說,如何讓觀眾在博物館中看出點「門道」來,而不僅僅是走馬觀花地「到此一游」呢?基本的知識儲備是必要的。你需要了解博物館,構建屬於自己的博物館觀賞指南,懂得一些博物館行業內的相關要點。你需要了解它的歷史背景、組織構成、展品類型;了解博物館的特色展覽如何從籌備到孵化完成,博物館的教育活動如何從策劃到形成課程面世,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又是怎麼從IP授權到上架成為商品的這些問題在本書中都有所體現和解答。個體觀眾能夠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足夠了解和熟悉博物館,相信本書的科普價值可以拉近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可以對我國博物館建設產生長遠、持續的積極影響。內容簡介
本書總結了作者從業十多年的博物館工作經驗與教學經驗,從博物館的職能歷史、類型級別、建築機構、文物藏品、陳列展覽、教育活動、文創產品、數字技術八部分對博物館領域的相關知識點做了深入梳理。本書已算得上是我國博物館知識普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風趣、幽默且帶有陳晨老師個人獨特風格魅力的文字語言,把博物館的知識點講得豐滿、直觀、有趣味,無疑對提高觀眾對當代博物館的認知水平,提升博物館職能中終身教育的價值理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者簡介
陳晨,博士,1985年生於天津,2003年考入南開大學文學院東方藝術系中國畫專業,師從國畫大家范曾先生、尹滄海教授;2007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並被保送免試攻讀美術學中國畫專業碩士研究生,2009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1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藝術與藝術品投資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在天津博物館書畫研究部負責書畫類文物的鑒定研究與策展七年。現為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副教授、天津博物館書畫研究部文物策展人、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拍賣與典當專業特聘講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天津美學學會理事、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 多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及近現代書畫文物的鑒定與研究、中國繪畫史研究、藝術展覽策劃、高端藝術鑒賞培訓等方面的研究,並長於書畫創作。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書畫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外賽事大獎。在北京、天津、上海、蘇州等地多次舉辦書畫展覽與學術講座。先後主持策劃「海上風華」「江南雙盛」等大型占代書畫文物展覽。負責主持天津市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博物館「策展體系」研究》《民國時期京津地區繪畫研究》等科研課題。目錄
第一章 博物館初印象 博物館的職能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