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投資期限是投資容易忽略的事。「做時間的朋友」,「長期主義」等流行詞彙表達了投資期限的部分內容,但遠遠不能讓投資者全面、準確理解投資期限的內涵和重要性。本書引入投資期限這一重要概念,辯證分析「長期主義」和「慢富理論」,並從投資期限角度,進一步探討投資中和時間相關的問題,包括生命投資周期,股市長期制勝,時間站在投資者一邊,如何看待股價波動,三大擇時法則和複利公式等,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一個全新的投資理念與投資方法。
作者簡介
陳全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證券交易所,基金公司、上市公司、期貨交易所等機構任職,具有豐富的投資理論和實踐經驗。
目錄
前 言 Ⅰ
第一章 投資期限 001
投資期限 001
股票、債券的收益/波動特徵 004
生命投資周期 007
你的人生比平均預期壽命長 011
第二章 釐清投資期限能解答很多爭議 015
誰是真正的「股神」? 015
買股票賺錢?買股票虧錢? 020
投資風險是股價波動嗎? 023
市場是有效的嗎? 029
投資還是投機? 031
第三章 股市崇拜 035
股市崇拜:長期制勝 035
股市長期制勝的理論基礎 045
A股不賺錢? 047
長期主義 051
第四章 沒人願意慢慢變富 059
貝索斯之問 059
「從長遠看,我們都已經死了」 060
時間本身就是焦慮的來源 067
一個今天,值得兩個明天 070
慢慢變富:知易行難 075
第五章 時間站在投資者一邊 079
馬語者 079
天天「揮棒」的基金經理 084
時間站在投資者一邊 087
第六章 時間河流上的行船 091
時間河流上的行船 092
荒島挑戰 096
價值投資的核心:估值 100
耐心駛得萬年船 108
第七章 股價波動不可預測 111
它會波動 111
雜訊,信息,判斷力 113
沒人能預測股市 118
第八章 三大擇時法則 125
關於擇時 125
鑽石法則:別人恐懼時貪婪,別人貪婪時恐懼 132
白金法則:別人恐懼時不恐懼,別人貪婪時
不貪婪 136
黃金法則:不管別人是恐懼還是貪婪 141
第九章 複利的迷霧 145
複利公式:本金、收益率和時間三位一體 145
本金能「買」到額外的時間 148
時間計算周期劃分越短,複利越大 150
收益率的細微差別影響巨大 151
小心複利的濫用 153
打斷複利進程的投資陷阱 156
第十章 長期主義被濫用了嗎 169
第十一章 梭倫時刻 177
彼得·林奇:巔峰退隱的投資傳奇 179
比爾·米勒:「金手指」重新回歸? 180
菲利普·費雪:晚年陷入投資困境 183
比爾·格羅斯:暗淡落幕的「老債王」 185
朱利安·羅伯遜:倒在泡沫破滅前夕的
老虎基金創始人 188
安東尼·波頓:在中國香港遭遇滑鐵盧的
「歐洲股神」 191
巴頓·比格斯:晚期飽受投資折磨的前
「美國第一投資策略師」 194
利弗莫爾:史上最具爭議的投機大師 197
未完的傳奇:巴菲特/芒格 200
參考書目 203
精彩書摘
l人們對「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存在普遍誤解。投資越早,你的生命投資周期就越長;生命投資周期越長,投資股票越有利。
lA股不容易賺錢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投資者的投資期限偏短,容易迷失在股市的波動中。
l長期主義不等同於投資成功,即使奉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也不保證能獲得滿意的投資結果。
l相比基金經理,時間站在個人投資者一邊,個人投資者具有投資期限長的優勢。
l複利公式三位一體。本金大小是先天的條件,收益率是後天努力,而時間最為公平,投資開始越早,複利越高。
l打斷複利的投資陷阱:交易費用,槓桿,做空,即時滿足和通貨膨脹。
前言/序言
作者曾主修過一門「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課程, 印象深刻的是,教授在第一節課就開門見山地指出:投資期限是 討論一切投資問題的前提。教授的這個觀點也正是作者寫這本書的 最初想法來源。
現實的投資世界中,投資期限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事。「做 時間的朋友」「長期主義」「生命投資周期」等流行詞彙表達了投資 期限的部分內容,但還遠遠不能讓投資者全面、準確理解投資期限 的內涵和重要性。
「如何給企業估值」和「如何看待股價」是巴菲特認為投資需要 學習的唯二課程,而投資期限正是「如何看待股價」的核心內容。
理解投資期限並不需要高深的專業知識,可以說,搞懂投資期 限,進而理解如何看待股價,是投資的一門基礎課,是一種方法 論。嘗試用投資期限的角度去看很多投資問題,就不會糾結於一些 似是而非的證券理論,也不會被大量廉價的、心靈雞湯式的投資理念搞得精神內耗。
相比之下,投資第一課——企業估值,是投資理論和實踐的 核心,是專業課。有的人,生來就具有非凡的商業洞察力,簡單翻 翻報表或年報就能看透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價值所在;有的人要麼 高估平庸企業的反轉能力,陷入所謂的「價值陷阱」,要麼低估了 偉大企業的時間價值,早早賣出大牛股。發掘到優秀的企業,並能 以合理的價格買入,不僅需要有經濟、商業、財務等專業知識,還 需要敏銳的洞察力,以及長期且枯燥的閱讀思考和研究工作。
打個比方,理解時間在投資中的作用,認識到投資期限的重要 性,就像一個NBA 教練,或者一個籃球解說員,其本人不一定是個 優秀的籃球運動員,甚至都不需要打過職業籃球,但他們一定對籃 球這項運動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種理解和認識絕大部分是籃 球運動的常識,是普遍的認知,也是相通的共同語言,只有少部分 是教練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企業估值,或投資能力,恰如職業籃球 運動員的運動天賦,加上後天的勤奮、科學系統的訓練,因人而異。
本書引入投資期限這一重要概念,辯證分析「長期主義」和 「慢富理論」,並從投資期限角度,進一步探討投資中和時間相關的 問題,包括生命投資周期、股市長期制勝、時間站在投資者一邊, 三大擇時法則和複利公式等。關於如何給企業估值,如何投資,市 面上相關書籍汗牛充棟,本書只用一個章節的篇幅—— 「時間河流 上的行船」——做簡單的介紹。
時間是有價值的,今天 1 塊錢值明天2 塊錢,延遲滿足,儘早投資,能充分利用時間的長度積累複利。但延遲滿足不能做得太
過,必要的當期消費和對自身的「投資」也非常重要。
長期投資更容易成功,但「大道甚夷,而民好徑」A,沒有人願 意慢慢變富,因為時間本身就是焦慮的來源。十倍股在任何維度都 值得讚賞,但一年十倍和十年十倍仍有巨大差別。更要命的是,長 期主義不等同於投資成功,即使奉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也不一定 就能獲得滿意的投資結果。市場上充滿了價值陷阱,如果投資了平 庸的企業,或者支付了過高的價格,投資者都會遭遇虧損。
本書中,作者理解的投資的長期主義有四層意思:
第一,價值投資適合長期投資,通過長期持有能持續創造價值 的公司,更容易實現資本增值。
第二,凈資產收益率(ROE)持續高於社會平均回報的優秀公 司不容易找到,而且他們的股價低於內在價值的機會很少。所以, 不管是憑本事還是憑運氣,有機會以合理的價格投資優秀公司股 票,請買入並長期持有。
第三,長期持有並不是機械的長期持有某個股票,當所投資股 票的價格遠高於內在價值,或者投資回報低於持有該股票的機會成 本時,賣出該股票,等待或投資下一個投資機會也是長期投資。偉 大的投資者也不是一成不變地持股到底,他們時刻在比較所持股票 的投資價值和其機會成本。不同的是,他們發現新的投資機會時,預期的投資期限是長期甚至是永遠。
第四,長期投資需要長線資金,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的生命投 資周期,儘可能早投資,拉長自己的投資期限。
本書大量引用了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林奇、霍華德 • 馬 克斯等投資大師的投資理念,也廣泛吸收了李錄、段永平、張磊等 傑出華人投資者的投資智慧。這些成功投資者貢獻的投資理念和智 慧,作者稱之為「公共投資智慧」。在「公共投資智慧」中,作者 尤其青睞巴菲特和芒格貢獻的部分。巴菲特和芒格超長的投資生 涯、卓越的選股能力和驚人的投資回報率讓世人敬佩,更為難得的 是,巴菲特、芒格在「永遠」的投資期限下,基於企業內在價值的 投資理念做到了一輩子知行合一,他們數十年前的許多觀點言論, 如今看來也一點都不過時。
巴菲特和芒格的語言風格簡潔、幽默,充滿智慧。《華盛頓郵 報》前發行人凱瑟琳 • 格雷厄姆在其自傳《個人歷史》中說,巴菲 特善於類比分析和講趣聞逸事,格雷厄姆夫人稱之為「巴菲特語 錄」A。很多時候,需要引用「公共投資智慧」加持作者的觀點時, 儘管已經很克制,但實在沒有比引用「巴菲特說」或「芒格說」更 好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