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貨幣對經濟理論初探 葉治杉 978752210548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原子能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286
商品編號: 978752210548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0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黃金貨幣對經濟理論初探
ISBN:9787522105482
出版社:中國原子能
著編譯者:葉治杉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389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黃金貨幣對經濟理論初探》一書首先介紹了貨幣理論的基本概念,貨幣理論的應用和國際黃金體系,然後闡述了國際貨幣體系中國際金本位制、國際金匯兌本位制、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其次,分析了國際黃金交易體系以及黃金交易市場的要素,然後概括了國際貨幣黃金體系、國際儲備與貨幣黃金,並從國際貨幣黃金體系的差異性作出比較。後,探討了黃金與金融、黃金儲備與金融、黃金市場管理與金融,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黃金貨幣對經濟理論。

目錄

第一章 貨幣理論與黃金
第一節 貨幣理論的基本概念
第幣理論的應用
第三節 貨幣與黃金概述
第四節 國際黃金體系
第二章 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體系的
第一節 國際金本位制
第二節 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第三節 佈雷頓森林體系
第四節 國際貨幣體系的規律第三章 國際黃金交易體系的現狀與問題
第一節 國際黃金交易體系概述第二節 黃金交易市場要素第三節 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分析
第四章 國際貨幣黃金體系與黃金儲備節 國際貨幣黃金體系概述
第二節 國際貨幣黃金體系比較
第三節 國際儲備與貨幣黃金
第五章 黃金與金融
第一節 黃金與金融概述第二節 黃金與財富管理第三節 黃金儲備與金融第四節 黃金市場管理與金融
第六章 黃金貨幣對經濟理論的確立
第一節 黃金貨幣對經濟理論的必要性與核心思想148第二節 黃金貨幣對匯率結算體系的構想
第三節 黃金貨幣對交易市場帶來的變革
第四節 黃金貨幣對助推人民幣國際化路程研究183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隨著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建立、演化與發展,黃金、貨幣與金融在不同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客觀上形成了不同的組合關係,表現出不同的金融風險形式。面對牙買加國際貨幣金融體系運行三十餘年,國際經濟、市場和金融全球一體化,是中國加入WTO後,金融貨幣體系及黃金體系面臨和國際接軌的全面改革新形勢,以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演化為主線,以不同金融體系中黃金、貨幣與金融之間的關係為對象,以黃金為核心,通過國際比較,歷史地、客觀地分析並判斷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明晰黃金、貨幣與金融的客觀關係,構建國際化的中國黃金體系,這對當前中國的金融及黃金體系改革與發展、金融風險研究與控制無疑是重要的。
雖然黃金作為貨幣的地位已不如從前,但黃金如今仍是各國貨幣當局作為準備金的商品,並且仍將是21世紀國際貨幣體系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目前並不存在嚴格的世界意義上的國際貨幣體系,每個國家都有其自己的貨幣體系。由於美元所起的作用,世界金融結構才沒有出現混亂。在未來很長時間裡,黃金儲備仍將維持其作為獨立儲備資產的地位。
自黃金非貨幣化後,黃金仍然保留部分貨幣地位。1999年歐洲15國央行簽署的《華盛頓協議》肯定了”黃金仍然是全球貨幣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際貨幣體系的四次更替中,貨幣都或多或少地與黃金相聯繫。金幣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及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都是金本位制。在金本位制中,國際儲備貨幣大多與黃金掛鉤,儲備貨幣國家必須有足夠的黃金儲備,黃金本質上充當了國際儲備貨幣的角色。
現代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將朝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一步發展。儘管恢復金本位制的可能性不大,但未來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離不開黃金儲備的支撐。國際儲備貨幣對貨幣國家控制通貨膨脹、穩定匯率、保持本地對內在價值穩定的能力和對外價值穩定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持有黃金儲備有利於貨幣國家達到這些要求。
黃金貨幣對經濟理論是以黃金為貨幣錨定來對世界各國或者地區的貨行價格標注的一種形式,目的在於建立黃金貨幣對交易市場,通過黃金貨幣對交易市場來對各國貨幣實現實時變動,從而反映出該國的真實經濟狀況。通過對黃金貨幣對經濟理論的探索和實踐,能夠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程的發展。

摘要
第一章 貨幣理論與黃金
第一節 貨幣理論的基本概念
貨幣理論由下列六個基本的概念構成:貨幣、國際貨幣、國內貨幣、國際貨幣儲備、國內貨幣儲備和匯率。該理論的基本出發點是:清楚貨幣來源、分清貨幣屬性、統一國際貨幣、統一貨幣匯率。
本節 將構成貨幣理論的六個基本概念——貨幣、國際貨幣、國內貨幣、國際貨幣儲備、國內貨幣儲備和匯率的定義、屬性和相關的數學公式列明。具體內容表述如下。
一、貨幣
(一)貨幣的定義
貨幣是依附於商品價值存在的固定地在商品交換中充當計價和能的一種價值符號。
自貨幣產生到現代,曾有許許多多的人對貨幣起源問行過研究。但是在馬克思之前,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夠科學地回答這個問題。當時一些資產階級學者認為,貨幣是”發明或協議”的產物,是人人同意的結果。他們認為,人類早的祖先為了便於買賣收付,大家共同約定使用貨幣。在我國古書裡面,也有許多貨幣起源的傳說。有的認為,伏羲氏收集天下的銅,鑄造貨幣,有的認為,黃帝把金鑄成貨幣,並且分為金、刀、泉、布、帛五種貨幣等。
對貨幣的產生和本質,個予以科學回答的人是馬克思。馬克思指出,”我們要做資產階級經濟學從來沒有打算做的事情,指明這種貨幣形式的起源,就是說,探討商品價值關係含的價值表現,怎樣從簡單的不顯眼的樣子一直發展到炫目的貨幣形式。這樣,貨幣的謎就會隨著消失”。
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根據大量歷史資料,在分析商品交換發展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價值發展的基礎上,科學地說明了貨幣的產生,而論證了貨幣的有關問題。
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呢?馬克思曾經指出:”貨幣結晶是交換過程的必然產物。”這就是說,貨幣是隨著商品交換過程的發展而從商品界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商品。
(幣本質的基本特徵
貨幣本質的特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貨幣是一般等價物,即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幣體現著一定的生產關係。
1 貨幣是具有一般等價物作用的特殊商品
貨幣作為商品的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一方面是說貨幣是商品;另一方面又是說貨幣與普通商品有區別。
我們說貨幣是商品,就是說貨幣與普通商品有共性,即都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任何曾經充當過貨幣的東西,如果不是商品,沒有與別的商品存在著共性,它就不可能在交換發展過程中充當貨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