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時代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任務,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根本在於培育公民品格。公民品格是個體基於公民身份,通過公共交往,在公共生活中所形成並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公民作為公共生活的主體,公民品格表現為個人主體性和公共性的統一。如何使個人主體性發展到公共性,實現二者的統一,本書建構了公民的主體性——主體間性——他在性——公共性螺旋上升的四個層級系統。公民品格表現在公民公共生活中,在公共生活中形成。公共生活是公民藉助于公共話語和公共規則,在公共空間中,通過公共交往形成的共同體生活。公共規則、公共話語、公共空間、公共交往和共同體等構成公共生活的要素。基於此,本書從公共生活的諸要素入手,探討了公共生活建構的策略,對於通過公共生活開展公民品格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作者簡介
馮建軍,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國家重點學科教育學原理帶頭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學原理》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國家教材委專家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理事長、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教育哲學、生命與道德教育研究。主持承擔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研究項目,出版《當代主體教育論》《生命與教育》《教育公正:政治哲學的視角》《差異與共生:多元文化下學生生活方式與價值觀教育研究》《公民身份認同與學校公民教育》《教育的人學視野》《當代道德教育的人學論域》等專著,主編及參編《教育基本理論研究20年(1990—2010)》《中國教育哲學研究:回顧與展望》以及《當代教育原理》《現代教育學基礎》《教育哲學》等高校教材,在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二百余篇,其中五十余篇被權威報刊二次轉載,多項成果獲省部級一、二等獎。目錄
第一章 公民品格及其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