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有別於同類圖書案例分析、追責、批評的敘事框架,本書以校園欺凌受害者家長的錐心親述,直抵欺凌行為的本質,激發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閱讀一個個沉重的案例,特別是傾聽了孩子們的遺言,任何一個有良知的讀者都將深切感悟到,痛苦是不可比較的,質問受害者不夠堅強是何等虛偽自大。要阻止悲劇發生,只有杜絕欺凌行為本身。 本書雖成書較早,如今讀來卻毫無隔膜感。校園欺凌一直是日本嚴重的社會問題,悲劇總是一再上演。然而,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1999年至2005年間,欺凌自殺事件的數量卻是「零」。這反映了學校和教育行政當局應對欺凌問題時重私利輕責任,瞻前顧後、束手無策,因而一味粉飾太平。資深自由記者和紀實作家鐮田慧,採訪12個因欺凌而自殺的孩子的父母,通過他們的證言,揭露教師的冷漠疏忽、校方的推卸責任與教育委員會的明哲保身。嚴峻的現實令人憂慮,更發人深省。內容簡介
孩子突然自殺,留下悲痛又錯愕的父母。得知孩子生前被欺凌的父母想要了解更多真相,學校和教育委員會卻遮遮掩掩。關於欺凌引起自殺的報道層出不窮,然而,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1999年至2005年間,欺凌自殺事件的數量卻是「零」。與之相對的,是輿論對自殺者本人及其家庭問題的指責:「是自殺的孩子自己太脆弱了。」「父母為什麼沒能發現自家孩子的異常?」本書作者鐮田慧從12件欺凌自殺事件入手,採訪去世孩子的父母,反映日本學校欺凌問題的現狀,思考欺凌問題為何屢禁不絕。作者簡介
鐮田慧,1938年出生於青森縣。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曾是新聞和雜誌記者,后成為自由作家。著有大量紀實作品,包括《從死刑台生還》、《前往日本列島》(全六卷)等。另有作品集《鐮田慧的記錄》(全六卷)。1990年憑藉《反骨:鈴木東民的一生》獲新田次郎文學獎。1991年憑藉《六所村的記錄》獲每日出版文化獎。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