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日本紀實文學作品。本書作者在《朝日新聞》刊登的過勞死案例特集的基礎上,選取了有代表性的11個案例,深度採訪了這11個喪親家庭,揭露了日本職場過勞死問題的真實情況。倒在工作崗位上的人究竟帶著怎樣的心情在賣力幹活?他們最後是如何苦苦掙扎的呢?被拋下的家人又會在怎樣的陰影中度過餘生呢?為何現在社會的過勞死、猝死現象越來越多?作者從醫療、法律概念、社會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案例講述和現象分析,為世人貢獻了這本還原痛心真相的紀實文學。內容簡介
「過勞死」一詞最早從1980年代開始就廣為流傳。雖然已經過去30多年,但如今依然有很多人被繁重的工作奪去性命。 工作太辛苦的話可以休假,也可以辭職。剛開始工作身心狀態良好的時候,你是可以看到這些選項的。然而,做出決斷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失去收入來源、不想讓父母擔心、沒找到下一份工作,各種各樣的理由會讓你忍氣吞聲地幹下去,於是過勞,視野越來越狹窄,不知不覺就窄到讓人忘記了還有繼續工作以外的選項。結果,沒辦法逃離現在的生活,會被「死了就舒坦了」這樣的想法困住,失去正常的判斷力。在你想著「哎呀,總能挺過去吧」的時候,不幸可能就在明天突然降臨。 日本社會不喜歡逃避,嫌棄做事半途而廢。我們從小時候起,就會不斷聽到大人說「堅持下去就有價值」「現在不能堅持,未來人生路上也會受盡挫折」之類的話。然而時至今日,我完全贊同「逃避」。不論在學校還是公司,遇到痛苦的事就放棄吧。雖說忍耐下去可能會有所收穫,但也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在其他領域發光發熱。人生只有一次,放棄逃避、忍氣吞聲的風險實在太大了。作者簡介
牧內昇平,1981年3月13日出生於東京,原朝日新聞記者。2006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教育學系,同年入職《朝日新聞》經濟部,負責電機、IT行業、財務省的新聞報道,后加入勞動問題採訪團隊。主要採訪領域包括過勞、職場霸凌、勞動者心理健康問題,合著有《現場報道:稅金地獄》(文春新書)。針對過勞死問題,曾多次採訪遺屬和企業,撰寫了《走投無路》等一系列以過勞自殺為主題的專題文章,並因揭露過勞死的駭人現狀而引發熱議。目錄
第一章 拋下幼子離世的市政府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