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篇緒論
第一章 城市管理基本問題/3
第一節 城市管理內涵/3
第二節 城市管理目標/10
第三節 城市管理的職能體系/11
第四節 城市管理的核心問題/16
第二章 城市管理的基礎理論/22
第一節 城市管理理論概述/22
第二節 新公共管理理論/24
第三節 空間結構理論/33
第四節 系統管理理論/37
第三章 城市管理/45
第一節 城市管理的含義和內容/45
第二節 中國的城市管理/46
第三節 國外城市管理/53
第四節 非政府組織的作用/60
第二篇 城市管理方法
第四章 城市的規劃管理/69
第一節 城市的規劃管理概述/69
第二節 城市規劃管理/71
第三節 “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管理/77
第四節 城市部門規劃的協調管理/83
第五章 信息化城市管理方法/89
第一節 城市管理信息化概述/89
第二節 數字化城市管理/92
第三節 網格化城市管理/99
第四節 智慧化城市管理/101
第六章 城市管理績效評價/108
第一節 城市管理績效評價概述/108
第二節 城市管理績效評價策劃/114
第三節 城市管理績效評價方法/118
第三篇城市基礎管理
第七章 城市基礎設施管理/127
第一節 城市基礎設施管理概述/127
第二節 城市基礎設施供給與需求/137
第三節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141
第二節 城市應急管理/357
第三節 城市應急管理途徑/374
第六篇展望
第十八章 城市管理取向/387
第一節 基本認識/387
第二節 以人為本作為基本原則/389
第三節 提升營商環境作為/392
第四節 可持續發展作為根本目標/400
前言/序言
城市是巨型複合系統,內在要素豐富,且要素間關係繁雜。為了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讓城市有效運行,提升人們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行科學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涉及面廣泛,可以說其廣泛性可與國家層面的管理內涵相類比(除了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事務)。因此,對於理解或實踐城市管理面言,有必要建構合理的框架,關注關鍵領域問題。
本書分緒論、城市管理方法、城市基礎管理、城市經濟管理、城市社會管理、展望六大部分。在此框架下,本書聚焦於相關重要領域城市管理問題的考察而探討各領域的關鍵問題。例如,本書引導性部分(即緒論)聚焦於城市管理的基本問題、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論、城市管理三大領域:在城市管理領域,專門探討非政府組織的有益角色和積極作用等問題。
城市管理方法有法制管理、市場化管理、社會化管理等眾多方法,但是從技術層面考慮,主要有規劃管理、信息化管理、績效評價三大方法。需要提及的是,一提到城市相關規劃管理時,我們往往會聯想到城市規劃部門主管的”城市規劃管理”,這是狹義理解,而實際上規劃管理在城市的不同層級和部門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所以有必要從廣義的”城市的規劃管理”來理解。因此,本書在規劃管理方面,不僅探討了”城市規劃”的特點,還探討了”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特點,並探討了城市管理中主要規劃之間的關係。
城市的正常運行和長久發展需要良好的城市基礎管理括城市基礎設施、交通、環境管理。空間是城市的載體,具有基礎之基礎的性質,所以本書將空間管理也納人城市基礎管理的範行探討。城市空間由行政建制所確定,在較長時間內其規模相對穩定,即具有非增長(擴張)性。因此,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應對不斷增長的各種空間需求,提高城市空間的利用合理性和配置結構優化成為重要的課題。本書圍繞中央商務區(CBD)、多中心(副中心、副核心;新城、城)、開發區、綠帶建設等城市空間,利用相關課題,探討了城市空間管理。
經濟發展是城市發展的原動力,而發展經濟需要必要的管理來維護和支持,即需要城市經濟管理,尤其需要做好經濟制導管理、公共經濟管理、循環經濟管理。為了有效利用市場機制、提升產業結構、優化投資環境,需要城市經濟制導管理;為了充分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維護市場秩序、優化資源配置,需要城市公共經濟管理;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不可避免的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重大問題,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循環經濟管理。需要強調的是,通過循環經濟管理,可清潔生產、生態工業、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等產業和經濟新模式的發展,為其融合發展提供適宜框架而建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轉化乃至替代既有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本書從體系的維度探討循環經濟管理,強調企業層面的延伸責任,社會層面的循環消費,政府層面的引導協調三大方面。
城市社會相關問題錯綜複雜,為了理順和化解社會眾多問題,需要實施各類社會管理。人是構成城市社會的基本要素,社區是城市社會的基本單元,突發事件可能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所以本書選定和探討了城市人口、社會保障、社區、應急管理等城市社會管理主要領域的相關問題。其中,社會保障管理有助於紓困救助、應對老齡化、提高生活質量等,能夠滿足社步需要,直接體現人文關懷,維持社會秩序。可以說社會保障管理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本書探討了城市管理的價值取向,將以人為本作為基本原則,提升營商環境作為,可持續發展作為根本目標。其中,以人為本原則歸結為滿足人們基本需要、從弱勢群體立場思考、以多數人的利益為先三大方面;提升營商環境聚焦於提高政務服務效率、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嚴打假冒偽劣商品三大方面;可持續發展歸納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管理、空間可持續發展管理兩大方面。
本書由金鐘范主編,其他參編者均為上海財經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的博士研究生。本書共分六篇十八章,具體分工如下:章 董春風、第二章 裴延峰、第三章 張學斌、第四章 柴嘉南、第五章 邱知奕、第六章 劉麗雯、第七、八、九章 田志華、第十章 張心寧、第十一、十二、十三章 萬道俠、第十四章 宋志永、第十五章 尹俊雅、第十六章 李夢旭、第十七章 嚴碧荷、第十八章 金鐘範;金鐘範負責全書的基本框架設定,文稿修訂和定稿。由於本書篇幅所限,內容不宜過分龐大,有些參編者的很有價值的文稿未能納來,在此深表遺憾。
本書參閱引用了國內外同行發表的大量相關文獻,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