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視點透視聚焦德國觀念論對康德的「完成」以及海德格爾與德國觀念論之間的對話與爭辯。隨著知性反思被智性直觀和理性思辨所取代、絕對理性對理性邊界的突破,德國觀念論者對康德哲學體系的「完成」同時也意味著「背離」。在海德格爾看來,德國觀念論圍繞著「物自身」與康德的鬥爭,本質上是用「絕對認識」消除此在的有限性問題。海德格爾站在此在的實際性的生存的立場上,與康德的自我、德國觀念論的絕對主體進行對話與爭辯,將西方主體性形而上學問題格局中的「有限與無限」問題展開為存在者之存在問題,關聯著對人之此在的存在意義的追問。無限性與有限性、確定性與可能性(時間性)、一般主體與在世存在之間的爭執既組建了德國觀念論的終結,也組建著海德格爾實存哲學的興起。作者簡介
孫冠臣,男,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就讀於山東師範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94年7月至1999年9月在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任教。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廈門大學哲學系攻讀碩士學位,獲哲學碩士學位。2004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浙江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獲哲學博士學位。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進入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哲學研究。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在美國澤維爾(Xavier University)大學哲學系訪學,跟著美國著名的海德格爾學者Rechard Polt研讀海德格爾與柏拉圖。2011年5月至2021年9月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任教,2021年9月至今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系任教。 本人長期致力於德國現當代哲學研究,尤其是海德格爾研究,發表論文30餘篇,學術專著2部,其中論文:《海德格爾與費希特:哲學史上的一個另類迂迴》《南京社會科學》(2017 11),《論海德格爾「Auseinandersetzung」的多重含義》《現代哲學》(2014 05)《再論海德格爾與新康德主義》《世界哲學》(2017 04)《海德格爾與新康德主義》《世界哲學》(2007,03);專著《海德格爾的康德解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海德格爾形而上學問題簡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與本研究密切相關。目錄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