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什麼是哲學?有沒有一個普遍的定義,讓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可以共同分享?在海德格爾看來,哲學就是追求生命意義的展開,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那麼只要是人,都會有哲學。接下來,我們會問,中國有哲學嗎?答案是顯然的,中國當然有哲學。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記錄的是中國人對生命、社會、倫理的孜孜不倦的探索,這種對生命意義的追問當然是哲學。《中庸》在中國傳統哲學經典中佔有一個突出的位置,雖然全篇只有3544字,卻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該書包含了太多的中國哲學的基本命題和概念,比如,「天命」「性」「道」「教」等等。本書不是一本註疏《中庸》的著作,而是力圖從經典文本的解釋中探討中國哲學的特質和可能。本書不僅闡發儒家哲學思想,更想將文本的意義世界視為自己的世界,將自己的世界投射到文本意義的理解中去。本書是一個現代中國人對《中庸》提出的種種基本哲學問題的思考,是現代性條件下的思考,通過對經典文本提出的基本問題的釋義學闡釋,來思考和回答這個時代的問題,即現代性的危機問題。作者簡介
張汝倫,1953年生於上海。1981年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先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87年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1988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獎金赴德深造,先後在圖賓根大學和弗萊堡大學從事哲學研究。現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上海市中西哲學和文化比較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國外社會科學》雜誌特約編委,「當代中國哲學叢書」主編。2004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東南大學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台灣輔仁大學客座教授、德國特利爾大學客座教授、黑龍江大學兼職教授。主要著作有:《意義的探究》(1986年)、《張汝倫集》(1991年)、《歷史與實踐》(1995年)、《堅持理想》(1996年)、《激情的思想》(1998年)等20餘部。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