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太一信仰產生於戰國楚地,是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宗教與民間祭祀中最重要的元素。西漢中期以來太一神一躍成為郊天祭壇上的主神,至東漢末年仍是官方祭祀中的最高神,對民間信仰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戰國秦漢太一信仰綜合研究,是探索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宗教與民間道教發展脈絡的一把鑰匙。
本書前三章按時間順序探討太一信仰性質的變化及其原因:第一章以出土簡牘為基礎分析戰國楚地太一信仰之特點及哲學內涵,兼及秦人的太一崇拜;第二章解讀秦咸陽城與漢長安城的象天體系與太一信仰之聯繫,梳理漢武帝時期太一進入最高國家祭祀的過程;第三章探討西漢中晚期宗教改革背景下太一祭祀的變化,指出東漢讖緯學說的盛行、星象觀測的發展導致了太一神格的分化。后兩章為專題研究:第四章討論傳世及出土文獻中的各類太一方術材料,分析其背後反映的漢代社會生命觀;第五章將與太一相關的漢畫像材料按題材分類研究,從側面反映兩漢間太一信仰發展不同階段的具體特徵。
作者簡介
林勰宇,歷史學博士,本碩博均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現任職于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研究方向為歷史文獻學、人文地理。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南海疆文獻資料的發掘與整理研究」(18ZDA193)。代表作有專著《歷史的迴音——嶺南社會文化形態述論稿》(海南出版社,2013年);論文《敦煌、吐魯番〈論語〉鄭注殘卷版本考——文化特殊性視角下的考察》(《歷史文獻研究》2019年第1期)、《現存南海更路簿抄本系統考證》(《中國地方志》2019年第3期)等
目錄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