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拉康去世三十周年之際,法國學術界圍繞當今社會 「政治的革命」以及拉康作為「無序」的思考者所展開的關於「主體的革命」進行了激烈的論戰。阿蘭?巴迪歐作為哲學家,伊麗莎白?魯迪奈斯科作為歷史學家,分別站在彼此差異的基礎上深入到論題的核心,即「我們位於當今社會危機下,如何通過對未來的勾畫來超越存在的基本焦慮,而對現狀燃起新的希望」。在這段對話中,阿蘭?巴迪烏分享了迄今為止他對拉康精神分析最清晰、最詳細的敘述,並通過拉康給予他的工具,從嶄新的角度闡釋了讓-保羅?薩特和路易?阿爾都塞這兩個哲學「大師」的重要思想。伊麗莎白?魯迪內斯科對拉康去世之後法國精神分析界混亂局面進行了批判的同時補充了巴迪歐的闡述,並梳理了拉康作品中政治和精神分析之間的聯繫。他們的交流重新激發了人們對20世紀一位重要思想家的理論與實踐的討論。內容簡介
本書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一位大師,兩次相遇」將展現一系列個人化的反思,兩位作者分別根據彼此對拉康的認識,討論了拉康生前的政治和哲學立場。第二部分,「對無序的思考」將通過討論與拉康思想進展最為相關的層面,而對當代所有的宗派主義――包括共同體的理想、蒙昧主義、對愚昧的推崇――進行一次批判,因為它們不僅在精神分析領域而且在政治領域導致了對思想的貶低。本書對拉康基本思想所進行的梳理,尤其結合前者對當下社會政治問題所進行的思考,對於反思精神分析的歷史和現狀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發性意義。目錄
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