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記憶-晚清以來中西部村落文化變遷 賈滕著 978752280733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2280733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故鄉記憶-晚清以來中西部村落文化變遷
ISBN:978752280733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賈滕著
頁數:284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892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村落中『國家』在場的歷時變化」「村落中隨時代而變化的『我們』」以及「逸出村落秩序群體」的歷時性考察,探究了中原傳統農區村落文化主體的變化、國家對村落文化主體的影響乃至形塑,總結晚清以來傳統農區村落文化共同體三個歷史時期(晚清至1949年、1949-1976年、1976年以來)演變特點,以個案「西村故事」探究具體村落文化主體及其與國家互動的百年曆程,提出當代村落文化共同體的思考:文化主體具有複雜適應性特徵,在國家引導下發揮村落文化主體的能動性作用,一是通過「大傳統」與「小傳統」互動生成新的村落文化,二是重構新的村落文化生態;在具體路徑上,要通過「一核」(黨支部)、「多元」、協同治理模式進行鄉村治理,同時要遵循集體行動邏輯,發揮積極分子作用,共建美好家園、共享美好生活。

作者簡介

賈滕,1971年生,男,河南南陽人,歷史學博士,教授,鄭州大學、河南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周口師範學院學報》主編,河南省重點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鄉村文化史、當代農村基層治理與文化建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獨著2部、第一作者合著2部,發表CSSCI來源期刊文章、中文核心期刊文章10餘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近代以來的傳統農區以及村落文化共同體
第一節 晚清至民國傳統農區的嬗變
第二節 村落文化共同體
結語 文化生態系統屬性視角下的村落文化共同體嬗變
第二章 村落文化主體的自我演變
第一節 村落命名
第二節 家庭以及村落公共空間、公共活動演變
結語 中國傳統農區的村落文化主體及其行為
第三章 村落自我演變下的文化失序
第一節 「舊社會」村落里的人與事:傳說的文化意蘊
第二節 「舊社會」隱退的傳統精英與應時而起的社會行動者
第三節 「新社會」打破國家與村落文化秩序的人
結語 何以自我邏輯行其道——對異於社會、國家、共同體文化之人的思考
第四章 國家力量對村落的影響與建構
第一節 傳統時代村落呈現的權力制度與文化網路
第二節 國家推進的鄉村社會革命與鄉村社會發展
結語 村落中顯現的國家影響力隨國家能力及其能力指向的目標任務而變動
第五章 傳統農區村落文化共同體的時代特徵
第一節 日漸解體的村落文化共同體(晚清至1949年)
第二節 鄉村社會重構與國家主流文化支配村落生活(1949~1976年)
第三節 市場經濟「銷蝕」村落文化生態(1976年以來)
結語 村落文化因村落文化生態的改變而變遷
第六章 西村故事:村落文化共同體的解構與重構
第一節 穰州以及西村
第二節 西村事例
結語 如何從過去走向未來——村落的良風美俗何以可能?
結語 互動生成:當代村落文化共同體的重構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