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村落中『國家』在場的歷時變化」「村落中隨時代而變化的『我們』」以及「逸出村落秩序群體」的歷時性考察,探究了中原傳統農區村落文化主體的變化、國家對村落文化主體的影響乃至形塑,總結晚清以來傳統農區村落文化共同體三個歷史時期(晚清至1949年、1949-1976年、1976年以來)演變特點,以個案「西村故事」探究具體村落文化主體及其與國家互動的百年曆程,提出當代村落文化共同體的思考:文化主體具有複雜適應性特徵,在國家引導下發揮村落文化主體的能動性作用,一是通過「大傳統」與「小傳統」互動生成新的村落文化,二是重構新的村落文化生態;在具體路徑上,要通過「一核」(黨支部)、「多元」、協同治理模式進行鄉村治理,同時要遵循集體行動邏輯,發揮積極分子作用,共建美好家園、共享美好生活。作者簡介
賈滕,1971年生,男,河南南陽人,歷史學博士,教授,鄭州大學、河南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周口師範學院學報》主編,河南省重點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鄉村文化史、當代農村基層治理與文化建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獨著2部、第一作者合著2部,發表CSSCI來源期刊文章、中文核心期刊文章10餘篇。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