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足石刻,是今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摩崖造像的總稱。大足石刻現存雕像5萬余尊,銘文10萬余字。造像始建於初唐,歷經唐末、五代,盛極于兩宋,題材以佛教造像為主,兼具道教和儒家造像,被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多達75處,是中國石窟藝術史上最後一座豐碑。其中,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這「五山」摩崖造像,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和保存完好而聞名於世,集中體現了大足石刻的基本特色和歷史、科學、藝術價值。1999年,因「大足石刻美術價值之高,風格和題材之多樣化,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水平」等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本書精選大足石刻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造像179幅,集中體現了大足石刻的藝術、歷史、科學等價值,讓讀者對大足石刻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作者簡介
大足石刻研究院,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政府下屬機構,其主要職責如下:按照國家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負責以大足石刻為主要內容的全區文物的保護、研究和管理工作。目錄
大足石刻——以宋代為中心的石窟藝術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