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本聽來、看來、抄來、揉捏出來的書。一字一句劍術面人郎的過往。聽,郎家的口述;看,看手藝的一招一式,看留下的那些麵人兒;抄,從前關於面人郎的文字材料,與面人郎同時代人筆下的相關人事情景。郎紹安,每天早上下街背著麵人兒箱子走在阜成門內大街上,會和祥子們擦肩而過嗎?老舍說這條街是北平最美,一街看盡七百年,這美里也包括一個捏麵人兒的手藝人吧。到了晚上,這個手藝人往家走,必會經過兩株棗樹,那是魯迅在《秋夜》里寫過的棗樹。內容簡介
這本書講述了從宣統元年開始的郎家的百年故事,稱得上是一本小人物的大歷史。從走街串巷的藝人到工藝美術研究所的民間藝術家,郎氏麵人兒捏的是戲,是民間傳說,是老北京街頭的人和事。郎家百年起落與老北京的市井風情、城市變遷緊緊相連,這其中很多事情的準確細節已無法還原,但郎家的麵人兒、郎家的記憶與冰心、老舍們的筆端或并行或交錯,應該可以揉捏出些對郎家、對麵人兒、對手藝人、對老北京的印象。京味兒十足的口述史,妙趣橫生。作者簡介
吳欣還,從事媒體工作多年,喜歡聽長輩講故事,尤其是老北京的人和事。上書館聽書,曾出版《我為評書生:賈建國連麗如口述自傳》,又隨郎志麗老師學捏麵人兒,寫下本書。目錄
開篇:2011年中秋過後的一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