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並非馮耿光自撰的筆記,而是作者以筆記體散文形式所描述的幼偉先生行狀。這種寫法與傳記文學不同之處在於凡事必從檔案資料或書面證據中來,不容任何裝飾;而這種形式比起年譜體例來,又可達到內容豐富、行文靈活的效果。本書不僅梳理馮耿光的歷史留痕和文化貢獻,也為方興未艾的梅蘭芳研究乃至京劇之學填補了一項空白。 本書既是一部嚴謹可靠的人物傳記,同時又是一部可讀性極強的專著,對研究馮耿光及那段歷史提供了史料價值。內容簡介
馮耿光,生於1882年。字幼偉,廣東番禺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第二期畢業生,後來長期在金融行業工作,在20世紀初到三四十年代的社會十分有影響力。作為近代著名的金融家,讀者只能從一些作為文史資料的回憶錄中對其進行了解。在《馮耿光筆記》中,作者以其豐富的學識,通過檔案資料,馮耿光本人的文章,他人的日記、回憶錄、遊記中的相關記述等這些確鑿翔實的史料文獻對馮耿光的一生做了傳記式梳理,用生動的筆墨描繪了馮耿光傳奇的一生,印證並佐證了20世紀上半葉馮耿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社會影響力。作者簡介
靳飛,六十年代末生於北京,曾任中學教師、報刊編輯。少年時開始寫作與戲劇研究,師從張中行、吳祖光、嚴文井、許覺民、胡絮青、蕭乾、葉盛長、李天綬等,有「京華遺少」之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移居日本,先後任教於朝日文化中心、東京大學。2004年至2006年為東京大學第一位外國人特任教授、首任駐北京代表處代表。2006年至2011年,與日本歌舞伎藝術家坂東玉三郎共同創作中日版崑劇《牡丹亭》,擔任總製作人、導演、編劇,實現京都、北京、蘇州、上海(世博)、東京、香港等大型公演。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策劃、製作的由梅葆玖、關根祥六、坂東玉三郎主演的「中日戲劇大師匯演」,被譽為「亞洲傳統戲劇出現在21世紀的第一座高峰」。2011年至今,歷任北京國際曲社社長、北京京昆振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戲曲評論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戲曲評論學會會長。另任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東京大學和日本佛教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梅蘭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出版散文隨筆及研究著作有《風月無邊》《櫻雪盛世》《北京記憶》《茶禪一味》《煮酒燒紅葉》《沉煙心事牡丹知》《張中行往事》《梅氏醉酒寶笈》《舊風舊雨》,《中國學者看日本》(合著)、《日本意象》(合著)、梅蘭芳《舞台生活四十年》(新星版)導讀;主編有《中國京劇經典劇目彙編》《梅葆玖畫冊》《梅葆玖紀念文集》等。目錄
1 馮耿光的早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