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梳理自20世紀初至今,民歌進入學院教育的傳承軌跡。以中國聲樂教育家的聲樂教學為研究對象,對中國傳統民歌演唱資源運用到現代聲樂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考察;並以民歌進入廣西少數民族歌手班的非遺活態傳承案例為切入,進一步解讀中國高校的民歌教學,觀察地域傳統民歌納入聲樂教育的制度與策略。作者簡介
蕭璇,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人類學博士,上海音樂學院出站博士后。主要致力於中國聲樂表演和中國傳統音樂的跨學科研究。發表多篇核心期刊文章,如《中國聲樂「字腔相協」的探索之路》《「儀式」地歌唱:中國民間對歌之思X《音樂民族志棲身於比較》X中國聲樂的建構與展望》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中宣部重大課題、北京市教委科研項目等多項;出版專著《國家視野下的中國民間音樂:花兒音樂的人類學研究》、合著《四個中國人Ⅲ》、編著《傳承·創新·建構:中國聲樂開拓者的教學理論與經驗》;參与中國首部4K巨幕音樂紀錄片《大河唱》的製作。目錄
第一章 民歌的教育傳承:概念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