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全新譯本,譯文傳神:知名作家劉子超全新譯本,傳神譯筆還原錢德勒筆下的精彩世界
★ 重磅彩插,圖文並茂:英國藝術家Ben Jones(曾為《紐約時報》、BBC、《經濟學人》等知名媒體雜誌繪圖)手繪5幅全彩插圖,還原小說經典場景。
★ 全新導讀,講透精髓:特別收錄譯者千字導讀,帶您了解硬漢偵探的魅力世界。
★ 全新年表,拓寬視野:特別收錄雷蒙德 錢德勒年表,帶您快速了解作者的傳奇一生。
★ 全新版式,閱讀體驗佳:前圖後文,版式舒朗,特選10號字體,久看不累不費眼睛。
★ 全新贈品,隨書附贈:免費送精美書籤+明信片各1枚!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5篇錢德勒短篇小說代表作:《惹麻煩的珍珠》《麻煩是我的飯碗》《我會等候》《西班牙之血》和《奇拉諾夜總會的槍聲》;特別收錄錢德勒談論偵探小說藝術的名作《謀殺的簡單藝術》,帶您從源頭了解錢德勒文學作品的精神內核。
翻開本書,探尋謎案背後的真相,看清隱藏至深的人性秘密。
作者簡介
[美] 雷蒙德 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1888—1959)
美國傳奇作家,將偵探小說帶入文學領域。
生於芝加哥,7歲時父母離異,隨母親移居英國倫敦,在公立學校接受教育。17歲時前往巴黎學習法語,18歲時移居德國學習德語,19歲時回到英國。
由於家境原因,錢德勒沒有上大學。24歲時返回美國定居洛杉磯,期間做過各種零工,在五金店跑過腿,在杏園摘過杏,給網球拍穿過線。
「一戰」爆發后,29歲的錢德勒加入加拿大遠征軍,被派往法國前線擔任排長,差一點死在戰場。31歲時帶著心靈創傷回到美國加州。此後進入一家經營石油業務的公司擔任文員,生活漸漸步入正軌,一路升為副總裁。35歲時,母親去世。
36歲時,錢德勒與一位比他年長十八歲的離異女子茜茜結婚。44歲時,因酗酒被公司解僱,決定專註寫作。錢德勒花了五年時間,為通俗雜誌撰寫大量短篇偵探小說,寫作技巧日益爐火純青,形成了風格鮮明的「錢德勒式」文風。
51歲時,首部長篇小說《長眠不醒》橫空出世,塑造了「硬漢偵探」菲利普·馬洛的經典形象;此後相繼推出《再見,吾愛》《高窗》《湖中的女人》《小妹妹》等一連串暢銷傑作,踏足好萊塢撰寫劇本,兩次獲奧斯卡編劇提名。
71歲時,錢德勒向自己的經紀人求婚,遭女方父親反對;同年出任美國偵探作家協會主席一職;3月26日,因肺炎逝于加州。
譯者簡介
劉子超
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
先後供職于《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現自由寫作。
曾獲首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年度旅行寫作」、「豆瓣年度好書」、全球「真實故事獎」(True Story Award)特別關注獎。
目錄
01 / 導讀
初出茅廬的大師
Chapter 1
001 / 謀殺的簡單藝術
Chapter 2
027 / 惹麻煩的珍珠
Chapter 3
093 / 麻煩是我的飯碗
Chapter 4
177 / 我會等候
Chapter 5
203 / 西班牙之血
Chapter 6
273 / 奇拉諾夜總會的槍聲
349 / 雷蒙德·錢德勒年表
精彩書摘
Chapter 1 謀殺的簡單藝術
1 如果懸疑小說做到寫實,只有變態才會想讀它
任何形式的小說都希望自己是真實可信的。今天看來,老派小說裝腔作勢、矯揉造作,到了近乎滑稽可笑的地步,但最初讀到時,人們卻並不這樣認為。像菲爾丁和斯摩萊特這樣的作家,之所以在現代意義上顯得真實,是因為他們主要寫的是一些狂放不羈的角色,總能把警察遠遠甩在身後。而簡·奧斯汀描繪的鄉紳生活背景下的人物,雖性格極其拘謹,卻能讓讀者從心理上感到真實。
今天,這種社會和情感的虛偽之風比比皆是。再放手添加一些知識分子的自命不凡,你就大可領略到日報書評欄目的調調,以及小俱樂部里討論小組的那種莊重而愚蠢的氣氛了。正是這些人靠著大力宣傳製造出暢銷書,其本質是一種含蓄的附庸風雅心理。此外還有批評界同仁的加持和背書,某些極有影響力的幕後集團精心呵護與不斷灌溉。這些集團的本業只是賣書,卻希望你覺得他們是在培育文化。不過,你只要付款時慢了半拍,就會發現他們所謂的理想主義到底是什麼了。
由於種種原因,偵探小說很少會得到推廣。它一般寫的是謀殺,因此缺少振奮人心的元素。謀殺,是個體的受挫,亦即人類的受挫,其中或許也包含了很多社會學意義,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是謀殺的歷史太長,早已不是新聞。如果懸疑小說確實能夠做到寫實(這種情況非常罕見),那就需要用一種疏離的態度去寫;否則除了變態,誰也不會想去寫它或者讀它。謀殺小說有種令人沮喪的風格:只顧自己埋頭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回答問題,沒有留下任何討論的餘地,除了它是否寫得精彩,是否算得上一部好小說。然而對於這一點,那五十萬掏錢買書的讀者是分辨不出來的。即使對於專業人士,在不過度關注預售量的情況下,鑒定寫作的質量,也是難度頗大之事。
偵探小說(也許我還是這樣稱呼它為好,因為英式寫法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必須經過一個漫長的「蒸餾」過程,才能得到公眾的關注。它現在確實如此,並且以後也會繼續如此,此乃事實;至於原因,需要交給比我更有耐心的頭腦去研究了。我並不堅持認為偵探小說是一門至關重要、意義重大的藝術形式。世上沒有至關重要、意義重大的藝術形式,有的只是藝術,而且少之又少。人口的增長並沒有增加藝術的數量,它只是提高了生產和包裝藝術替代品的熟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