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蛇結》同譯者作品,重新翻譯,力求保留原文美感及精確表達其中意思。 諾獎作家安德烈紀德傳世之作。作者自己也說:「假如我今天死去,我的全部作品將會在《窄門》之後消失;只有《窄門》會受到人們的關注。」 讀者在唏噓主人公悲慘愛情的同時也可引發反思: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純潔到神聖,還是從實際出發,落地生根? ——人是否該某些被約定俗成的事情所約束? ——人要因為愛情改變自己嗎? 作者因在作品中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窄門》便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讓讀者更好地感受紀德作品中的文學氣息。 書中搭配插圖,圖文並茂,精美裝幀,讓整本書有了更好的收藏價值。亞銀外加擊凸工藝的護封增加了整個書籍的質感。內容簡介
《窄門》的故事里,傑羅姆與表姐阿麗莎自小青梅竹馬,偷偷地彼此愛戀著,他們的愛情得到了周圍人的支持。兩人以全部的純真與熱情,一心只想為對方而變成更好的人。但愛得越深,越不能忍受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不完美,尤其是當阿麗莎目睹了母親與他人私奔、妹妹過著平淡而又毫無愛情可言的婚姻生活后,而越加不能忍受任何阻礙通往完美愛德的崎嶇,她甚至將自己的存在看做傑羅姆穿越「窄門」、接近上帝的最大障礙。於是她轉向宗教信仰,為了讓愛人更加自由地到達天國彼岸、獲得比愛情所能給與的平凡幸福「更好的」東西,她選擇了逃離,最終孤獨死去。 在故事中讀者可找到紀德的影子,也委婉敘述了紀德的一生。作者簡介
安德烈·紀德(Andre Gide,1869-1951)生於巴黎一個富有的資產階級家庭,10歲喪父,由母親撫養並給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釀成了他的叛逆性格。他最初在象徵派文藝刊物發表作品,1908年與友人創辦《新法蘭西評論》。 紀德早期的作品帶有象徵主義色彩。1897年出版的散文詩集《人間食糧》,是他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三部曲《背德者》(1902)、《窄門》(1909)和《田園交響曲》(1919),具有古典主義作品的完美形式;1914年出版的《梵蒂岡的地窖》,對青年一代產生過很大的影響。1925年之後,紀德的創作思想有所轉變,著重體現在長篇小說《偽幣製造者》(1926)上。1947年。紀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目錄
《窄門(精)》無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