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浪漫主義小說傑作,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歷史真實,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浪漫主義色彩濃烈,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 《巴黎聖母院》體現了雨果的「美醜對照」的藝術表現原則,它的發表,打破了偽古典主義的桎梏,標志著浪漫主義的勝利。內容簡介
吉普賽少女愛斯美臘達在街頭賣藝,聖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德欲佔為己有。后發現她另有情人,又刺殺她的情人並嫁禍於她,致使她被判死刑。相貌奇醜、對她充滿愛慕和謙卑之情的敲鐘人卡席莫多把她救到聖母院避難。弗洛德把她劫出,威她屈從於他的獸慾。遭到拒絕後,弗洛德把她交給官兵,在聖母院樓上看著她被絞死。卡席莫多在絕望中憤怒地把撫養他長大的弗洛德推下頂樓,活活摔死。自己則到鷹山地穴摟住愛斯美臘達的屍體,與她死在一起,完成了「婚禮」。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出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國文學大師。十九世紀前期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經歷了十九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件,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代表作為《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目錄
雨果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