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馬橋世界是一個底色沉重的多重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韓少功感受到了卑微中的崇高、苦難中的歡樂、粗鄙背後的善良、大大咧咧掩蓋下的溫情,為此他對馬橋的鄉民們心懷敬意,不吝讚美,流露出一種發自內心的深情。在這種背景下,韓少功的移居汨羅,儘管只是階段性、季節性的,但仍具有重大的象徵性意義。它標志著一個都市人對鄉村的回歸,一個異鄉人對家鄉的回歸,一個知識分子對民間的回歸。總的來說,是一個虛懸在都市塵囂中的寫作者對鄉土的囪歸。 在《馬橋詞典》《暗示》《山南山北》《兄弟》等渚多作品中,韓少功以驚人的客觀冷靜和深沉的悲憫情懷寫到了知青群體的前世今生、興衰榮辱。他既不把當年的知青運動塗上玫瑰的色彩,進行浪漫的想象,也不簡單地對知青生活進行悲慘的描述和無盡的控訴。 在韓少功的片斷體寫作中,解構與結構、散碎化與整體化、平面化與深度追求、個人經驗與共享妙境、古典意境與現代思維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閱讀他的作品,既是一場感覺的盛宴,又是一次思想的旅行,既有雜花生樹之景象,又有洗心滌肺之快感。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