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形式優雅、精緻化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或誘導作用,有利於引導新詩超越瑣屑、「鄙俗」的描寫,「在人們心裏喚醒一種比較實際生活所獲得的更精美而又更豐富的感情生活」(格羅塞《藝術的起源》)。本專著具有三大創新。第一,首次提出漢語詩節奏生成四要素:雙音化、頓、詞長彈性、虛詞,雙音化是四要素的核心(第二章)。第二,首次論證平仄律的根本功能是優化漢語詩節奏,使漢語詩節奏形成起伏且更加柔和(第三章)。第三,詳論漢語詩韻功能及其比較優勢(第五章、第九章)。本專著以詩史為鑒,提出新詩韻律標準及體式建設的基本構想。作者簡介
張中宇,哲學博士,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國詩學、文化學,中國詩經學會理事、王維學會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光明日報》、《孔子研究》、《古漢語研究》等發表論文100餘篇,《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中國文學年鑒》等摘要或全文轉載論文十余篇。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華書局、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專著4部。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