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的現代性 陳曉明著 978721815807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東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068
商品編號: 978721815807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後現代的現代性
ISBN:9787218158075
出版社:廣東人民
著編譯者:陳曉明著
叢書名:陳曉明文集
頁數:583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692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集中彙集作者關於現代性問題的系統論文。書中對當代文學從「後現代」轉向「現代性」的現實內涵作了解答,揭示當代文學評論如何在更為廣闊的、更具有歷史感和現實性的背景下展開學術話語運作的圖譜。全書在現代性理論和中國當代文學的流變視野中來展開論述,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文學包含的「現代性」這一理論難題。本書既有理論的辨析,也有具體的文學文化實踐的闡釋,顯示出當代學術強烈的時代感和前衛特色。作者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卓異的藝術分析能力,使本書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俊逸的文風,對於專業人士是助益良多的參考,對於廣大青年學生則是開闢思想視野之作。

作者簡介

陳曉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過知青經歷,後上大學(1977級),後讀研究生,其間從事過教學和研究工作。1987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留院工作多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現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先鋒派文學和後現代文化理論等。著有《表意的焦慮》等10多部著作,發表論文評論200多篇,200多萬字;並在歐美學術刊物Boundary 2等發表英文論文多篇。主編編選叢書文叢多種。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文學評論家獎項。1995年至1998年先後在英國、荷蘭、德國等地的著名學府和研究機構做研究和訪問講學。1992年入選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纂的《世界名人錄》等辭典。

目錄

第一輯 後現代的現代性—當代理論與文學的轉向
上編 現代性隱憂
第一章·替代與補充:從後現代到現代性
後現代變成了「現代性」問題
審美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性」論述引入中國當代文學
建構現代性的「當下本體論」意義
第二章·超越隱憂:現代性之多樣性與本真性
現代性之「隱憂」
現代性的多樣性方案
重新確認的後現代根基
第三章·多元的困擾:理論的越界與轉向
理論前沿:越界與多向選擇
西學視野:后理論、批判話語與解構
文化研究:身體、圖像及其向當下轉向
第四章·變革的極限:現代性與文學的非歷史化
現代性與歷史化
非歷史化敘事與反本質主義寫作
無法歷史化的女性寫作
現代性與重新歷史化
第五章·虛妄的強加:文學的道德訴求
什麼是道德?誰的道德?誰道德?
歷史之外的強加:道德與意識形態的力量
文本內的錯位:道德與審美表現力
道德與當代審美意識聚合
第六章·文學的韌性:歷史化與個人記憶
尖銳的斷裂:啟蒙敘事與革命寫作
書寫的妥協:個人記憶與歷史化的敘事
結語或文學的非歷史化問題
第七章·鬼影底下的歷史虛空
關於「鬼影」的文學敘事
被歷史覆蓋的文學經驗
個體經驗與反思性的匱乏
告別歷史或過激的補充
第八章·多義的記憶:歷史「回歸」或者在別處
歷史再次無法拒絕
現代性反思與歷史內在性
敘事的神奇性與歷史的他者化
抒情性敘事與歷史的自我化
歷史始終「在場」或者斷裂
下編 后當代幻象
第一章·記憶的解脫:「私密」與歷史陷阱
動機與假象:原罪、隱私的修辭意義
深化與改寫:歷史 / 道德的陷阱
私人性與中國小說的歷史變異
第二章·重寫故鄉與後現代的「惡之花」
現代性的歷史敘事及其在當代的變革
在歷史碎片中重繪鄉土 / 後現代圖景
同性、同鄉及其顛覆同質化的歷史
故鄉的迷失與對文化母本的追蹤
第三章·新新浪漫主義:後現代的變形記
潮流或市場的夢想:浪漫又先鋒?
後現代的尷尬:現實的錯位
BOBO族的美學:新新浪漫主義
文化象徵意義:倒退或者補課?
第四章·從容中的堅韌:無法穿透的現代性之牆
對人性的絕對叩問
歷史輪迴與「現代性」之壩
在愛欲的盡頭舞蹈
在偏斜中發掘荒誕的詩性
穿越過當代生活的廢墟
第五章·「鑿空」西部的神秘:生活的肯定性
沈葦:當下生活的肯定性
董立勃:日常生活的倫理
劉亮程:過自己的生活
第六章·「天下」的託詞:責任、規訓與暴力
「天下」:面向新國際的規訓
「天下」:暴力與藝術的超越境界
暴力美學的依據和託詞
第七章·最終的秘密:墓碑、瘤子與亂倫后的謀殺
秘密地帶,墓碑,文本的虛幻性
瘤子,敘述的飛揚與鄉村的苦難
亂倫、謀殺與人性的秘密
山谷里的誡碑,歷史遺產與另外的道路
第八章·「後人民性」與美學的脫身術
底層的苦難與悲憫情懷
推向極致的表現方式與脫身式的變異
囚禁的思想根源與脫身的藝術可能性
附錄一 《現代性的幻象》序
附錄二 自序:記憶與蹤跡
附錄三 修訂版序言
第二輯 無望的叛逆——從現代主義到后—后結構主義(節選)
上編 尋找現代主義
第一章·歧途中的選擇:現代審美進向
超功能選擇:文學取代宗教
選擇中的分化:純藝術、亞藝術與邊緣藝術
逆反維度的審美進向
走出歧途,走向現代精神極地
第二章·超越粗陋理性:作為藝術表現的現代審美主體
理性主義及其限制
后理性主義:超越粗陋理性
超越的審美主體:重建個體敏感性
審美個體的外化與內化:永久更新的統一體
第三章·現代精神溯源:鄉村與城市的衝突
兩種文化衝突的歷史敘事
歐洲文化的內在心靈
當代中國的文化蛻變
第四章·文學視界:無限的審美統合體
審美視界的歷史涵義
視界融合的審美功能
文學視界的深度進向
審美視界的超越性意義
中編 走進後現代主義
第五章·拆除深度模式:走出現代主義的陰影
落入象徵的深淵:墮落與反叛
走出結構,走向平面:沒有底盤的遊戲
浮躁的超越:無根的創作與理論
第六章·常規與變異:有限的美學承諾
新寫實:退出原生態或解構歷史神話
先鋒派:衝刺者與遲到者
潮流之外:王朔及其他
「我」的故事:我們時代的心理自傳
結語:文學的歷史境遇及其美學承諾
第七章·過渡性狀態:后當代敘事傾向
簡要的前提:「狀態」的歷史流變
后當代情境:主體的漂移狀態與表象拼貼方式
被書寫的客觀現實:慾望化的外形或超感官狀態
越過界限的價值標向:后道德狀況與女性的祈禱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