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純文學 陳曉明著 978721815808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東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814
商品編號: 978721815808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不死的純文學
ISBN:9787218158082
出版社:廣東人民
著編譯者:陳曉明著
叢書名:陳曉明文集
頁數:499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692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對中國當下的文學變動趨勢進行頗為獨到的闡釋,對當前「純文學」面臨的那些困境以及超越困境的可能性進行了深入地分析。關於當代「純文學」被圖像與邊緣化的問題;在後現代視野中如何面對現代性的困擾;沉重的中國本士性如何獲得後現代的表達方式;以及「純文學」寫作如何在自我更新與歷史開創方面尋求新的法則等當代文學的一系列疑點與難點,都有涉獵。作者不做抽象的理論表述,而是回到具體的文學創作實踐中,通過具體現象與文本分析來揭示當代涌動的文學思想潮流,態度理性,情緒飽滿,真知灼見躍然紙上,其生動與深刻給各個層面的讀者留下了鮮明印象。

作者簡介

陳曉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過知青經歷,後上大學(1977級),後讀研究生,其間從事過教學和研究工作。1987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留院工作多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現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先鋒派文學和後現代文化理論等。著有《表意的焦慮》等10多部著作,發表論文評論200多篇,200多萬字;並在歐美學術刊物Boundary 2等發表英文論文多篇。主編編選叢書文叢多種。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文學評論家獎項。1995年至1998年先後在英國、荷蘭、德國等地的著名學府和研究機構做研究和訪問講學。1992年入選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纂的《世界名人錄》等辭典。

目錄

第一輯 不死的「純文學」
上篇 后歷史的幽靈
文學的消失或幽靈化
絕望地回到文學本身
給文學招魂或差異性自由
張藝謀的還童術
德里達拒絕歷史嗎
歷史斷裂與接軌之後
元理論的終結與批評的開始
現代性與文學研究的新視野
現代性有什麼錯
下篇 返鄉的文學
後現代在中國的曲折道路
在「底層」眺望純文學
勝過現實的寫作
不說,寫作和飛翔
鄉土中國與後現代的鬼火
別了父親和長篇小說
極端經驗與異質之力
身體的詭計:當下與歷史的合謀
「還鄉」的文學或文字
附:自序不死的文學與文字
第二輯 現代性的文學想象
第一章·重新想象中國的方法
歷史觀與文學批評
重寫現代性的文學批評
「有情中國」之傳統抑或本體論
想象中國的方法與批評的文學化
第二章·「對中國的執迷」:放逐與皈依
「對中國的執迷」:被放逐的原罪
「世界的」現代思想史的語境
無法整合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敘述
第三章·「影像中國」的方法
知識考古學方法:中國現代電影研究
認同的政治:影像中國的跨文化分析
空間意識:多地性的全球化視野
第四章·批評的歷史與詭秘的文學性
批評歷程簡單回顧
批評的轉向與文化研究的博弈
批評的倖存與典律的建構
第三輯 守望剩餘的文學性(節選)
相信文學:重建啟示價值
重論文學批評與大眾媒體的關係
小敘事與剩餘的文學性
當代文學批評:問題與挑戰
90年代:文學怎樣對「現在」說話
新世紀小說開闢的個體經驗
「歷史化」與「去—歷史化」
對中國當代文學60年的評價
回應批評:重新闡釋中國當代文學的價值
漸行漸遠的漢語文學
眺望時代的美學精神
今天的陽光充足,勝過一切
附:自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