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筆法與述而不作-訓詁.詮釋與翻譯 薛淩著 978730723231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武漢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3
商品編號: 978730723231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春秋筆法與述而不作-訓詁.詮釋與翻譯
ISBN:9787307232310
出版社:武漢大學
著編譯者:薛淩著
頁數:318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687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從春秋筆法的形成與發展入手,通過分析「筆法」的核心要義及其對經學、史學、文學傳統的深遠影響,展示其在意義建構範式、表意體系、闡釋傳統與史學敘事等領域與西方思想的激烈碰撞,試圖以此闡明,除藉助傳統翻譯學、史學、敘事學手段外,如何通過紮根中國經學與史學,在西方語言體系與文化架構下呈現中國「經」「傳」中的「微言大義」,回應中國史學的基本立場和精神,進而引導西方讀者在看似「斷爛朝報」式的文字罅隙間窺得中國文化的基本生成與運行機制,抉發異質文化圈間「互識」「互補」的價值,並在此基礎上尋繹春秋筆法與述而不作如何作為一種獨特的思想資源,進入跨文化溝通的語境中,成為一種全新的翻譯理論指向。

作者簡介

薛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Westminister)翻譯碩士,河南大學翻譯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典籍英譯研究、翻譯理論批評。近五年,先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外譯重點項目1項,出版譯著1部,在中國典籍英譯研究領域積累了紮實的基礎,研究成果已獲得學界的一定關注。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中國經學與傳統史學
1 經學的崛起與瓦解
2 中國「經」「史」傳統與「新史學」
第二章 「經」「史」之間的《春秋》
1 「經」「史」傳統中的「六經」
2 《春秋》成書與《春秋》之志
3 身份的悖論與《春秋》之義
第三章 「經」與「傳」:「《春秋》三傳」的生髮源頭
1 「傳」的語源學追問
2 「口傳注經」:「三傳」生髮源頭
第四章 文字與聲音:「三傳」的書寫與流播
1 左丘明之「懼」與康有為之「惑」
2 文字與聲音:《春秋》「三傳」的選擇
3 必要的「繞道」:瞽矇、太史與《春秋》的「雙向」詮釋路徑
4 「消失」的書寫和「縫接」的口傳譜系
第五章 讀者之「意」與聖人之「志」
1 聖人無「意」?來自孟子的回答
2 東方之「意」遭遇西方之「意」:從於連到理雅各
3 重疊的「聖人」與多維的「語境」
第六章 「聖人絕四」與「述而不作」
1 「聖人絕四」——在「知人論世」的盡頭
2 「述而不作」——中國經學詮釋學的元命題
3 「意義」:在「述」與「作」之間
4 「述」「作」之爭與《春秋》「三傳」
第七章 歷史的「生命」與《春秋》大義
1 「太官廚」與「賣餅家」:對歷史語境的記憶與遺忘
2 子路的沉默:當蘇格拉底遭遇孔夫子
3 《論語》對話《春秋》:「問」的動機與前提
4 「不朽」的追問:歷史的「意」與「義」
5 《春秋》「五情」與春秋大義
第八章 「述而不作」的翻譯與翻譯的「述而不作」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