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末民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型時代。隨著文學中的烏托邦想象的短暫勃興,中國知識分子完成了最初的理想文明政制的創構。這是現代意義上「新中國」想象的起點,也是認識整個20世紀烏托邦思想及其運動發展的基礎。 本書以儒學現代轉型為視野,全面、系統探究晚清烏托邦思潮與文學的生成、發展及影響,總結其時代特徵、敘事結構、美學內涵和歷史貢獻。特別聚焦「今文學」運動與中國近現代烏托邦文學思潮的內在聯繫,以道德—政治—科學為軸心,圍繞晚清革命烏托邦、無政府烏托邦、女性烏托邦、科學烏托邦的多重想象,勾勒把握中西古今之變,審視近現代國家轉型、儒學轉型與文學轉型,以期重新激活儒學傳統的當代活力。作者簡介
朱軍,安徽天長人,文學博士,都市文化學博士后,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教育部重點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新時代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文學與文論、都市文化理論研究。近著有《晚清文學儒家烏托邦敘事研究》《上海文學空間論:憂鬱、理想與存在》《媒介都市論:新媒介文化與空間生產》。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學術月刊》等CSSCI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上海哲社一般項目等多項。曾獲「上海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目錄
緒論 儒學、烏托邦與轉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