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視角下社交媒體中的自我表露與意見表達研究 牛靜著 978730723236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武漢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82
商品編號: 978730723236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多元視角下社交媒體中的自我表露與意見表達研究
ISBN:9787307232365
出版社:武漢大學
著編譯者:牛靜著
頁數:215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608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公眾在社交媒體使用中的「自我表露」和「意見表達」這兩種行為進行多角度研究。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分別為「自我表露與個人隱私」「意見表達與影響因素」和「媒介使用與信息倫理」,其中的每一章相對來說都是一篇獨立的學術論文,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嚴格按照社會科學實證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驟進行研究。本書既有對社交媒體使用行為的整體研究。也有針對某社交媒體(如微博、知乎)展開的研究;既有針對自我表露與隱私政策、自我表露與風險感知的研究,也有針對不同議題屬性的意見表達以及匿名的社交媒體表達行為的研究;同時也有用戶信息鑒別能力與社會支持、信息倫理認知與媒介迴避行為的研究。可以說,這本書研究了不同變數與社交媒體用戶自我表露、意見表達的諸多關係。有助於讀者對社交媒體這一研究領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作者簡介

牛靜,女,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媒介倫理和傳播法。2010至2015年,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湖北省社會科學項目等共七項,其內容涉及媒體法制、政治傳播等領域;並在《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新聞記者》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四十多篇,同時期出版了《網路傳播法制與倫理》《視頻分享網站著作權風險防範機制研究》《媒體權利的保障與約束研究》《視頻網站著作權糾紛及其防範管理機制研究》《傳播法》等學術著作。

目錄

上篇 自我表露與個人隱私
第一章 社交媒體隱私政策與用戶自我表露的實證研究:一個被調節的中介模型
一、研究緣起
二、隱私政策與自我表露等文獻綜述
三、研究假設與模型
(一)隱私政策與社交媒體信任
(二)隱私計算成本的調節效應
(三)社交媒體信任的中介效應
四、研究方法
(一)問卷設計
(二)描述性統計
五、模型驗證
(一)模型路徑分析
(二)被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
六、研究結論與意義
第二章 社會化演算法推薦下青年人的隱私管理與媒體使用研究個性化信息接受意願與隱私關注的鏈式中介效應
一、引言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一)傳播隱私管理理論
(二)隱私素養與隱私管理
(三)個性化信息接受意願的中介效應
(四)隱私關注的中介效應
(五)性別的調節效應
三、數據獲取與分析
(一)數據搜集與處理
(二)變數說明
(三)信度和效度檢驗
(四)結構模型檢驗
四、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結果
(二)理論貢獻與實踐意義
中篇 意見表達與影響因素
第三章 社交媒體上公眾的意見表達研究:基於意見氣候與政治效能感的考量
一、引言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問題
(一)網路意見表達
(二)網路意見表達的影響因素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二)變數測量
四、研究發現
(一)公眾在社交媒體上意見表達的基本特徵
(二)公眾的意見氣候感知、政治效能感和時政新聞
關注度概況
(三)公眾意見表達的影響因素
五、討論與展望
(一)被迴避的時政新聞討論與政治參与
(二)失效的沉默的螺旋
(三)提高時政新聞的關注度,促進意見表達
(四)重視公眾的言論,完善與公眾的溝通機制
(五)不足與展望
第四章 不同群體對網路遊戲規制的支持意向研究:基於政治信任與風險感知的考量
一、研究緣起
二、文獻探討與模型建構
(一)制度信任與支持規制意向
(二)人際討論與風險感知、支持規制意向
(三)風險感知的中介效應
(四)網路遊戲玩家和非網路遊戲玩家的差異性
三、研究方法
(一)問卷設計與量表
(二)數據收集與樣本情況
四、研究發現
(一)測量評估
(二)不同群體的差異性分析
(三)回歸分析
(四)中介效應的檢驗
五、結論與討論
第五章 微博上公眾的意見表達影響因素研究:基於議題屬性的視角
一、文獻綜述
(一)網路意見表達及其影響因素
(二)議題屬性與意見表達
二、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
(二)變數測量
三、研究發現
(一)樣本基本情況
(二)微博用戶意見表達特徵
(三)正負面議題的意見表達比較分析
(四)正負面議題的議題興趣、議題相關度、議題知識比較分析
(五)變數相關性分析
(六)路徑分析
四、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結論
(二)對策探討
第六章 知乎社區公眾的意見表達研究:基於匿名功能的視角
一、引言
二、文獻綜述
(一)匿名及匿名舉報
(二)線上社交匿名動機及其影響因素
三、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二)問卷調查法
四、知乎社區中用戶使用匿名功能的動機
(一)知乎社區匿名功能介紹及用戶認知分析
(二)意見領袖與個人的意見表達慾望
(三)沉默的螺旋現象中害怕孤立的心態
(四)對網路安全的擔憂
(五)現實與虛擬的分離
五、知乎社區中用戶使用匿名功能的影響
(一)使用匿名功能的正面影響
(二)使用匿名功能的負面影響
六、引導匿名功能良性發展的對策
(一)政策性的監管促使個人更負責
(二)鼓勵用戶提升素養和發布高質量信息
(三)維護健康而自由的網路輿論環境
下篇 媒介使用與信息倫理
第七章 社交媒體使用中的信息鑒別能力研究:基於批判思考意向與社會支持的考量
一、引言
二、文獻綜述
(一)媒介素養與信息素養
(二)網路用戶的信息鑒別能力研究
(三)影響社交媒體信息鑒別能力的因素研究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二)變數測量
四、描述性統計結果
(一)數據收集與描述性分析
(二)信度與效度分析
五、各影響因素與信息鑒別能力的統計分析
(一)個體特徵與信息鑒別能力的差異分析
(二)批判思考意向、網路自我效能感與信息鑒別能力的
相關分析
(三)社會支持與信息鑒別能力的相關分析
六、結論與討論
(一)用戶較多地基於內容完整性、豐富性和社交關係
進行信息鑒別
(二)批判思考意向、網路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正向影響
用戶的信息鑒別能力
(三)提高網民信息鑒別能力的建議
(四)研究局限與展望
第八章 短視頻App用戶信息倫理認知、態度與媒介迴避行為研究基於認知心理學的視角
一、引言
二、文獻綜述
(一)信息倫理認知研冤
(二)信息倫理認知、態度與迴避行為研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