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帶領和推動作用。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總體來看,我國財政法治化建設雖然取得很大進步,但距黨中央要求的法治化國家建設目標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財政類規章多於財政法律,各財稅法規之間的關聯性與銜接不夠嚴密,系統性不夠。財政法律與財政規章之間、中央法規與中央部門法規之間、地方法規與地方部門規章之間、中央與地方的相關法規之間、地方上下級法規之間,尚未形成一個條理清晰的法律體系,缺少一個統領性的財政基本法。因此,財政基本法的立法越來越體現其必要性。 「中國財政發展報告」始於1999年,已持續發布24年,每年選取一個專題進行研究。本書以財政基本法立法為題,從理論角度,開展對我國財政基本法立法研究,期待服務於我國財政立法實踐。作者簡介
叢樹海,經濟學博士,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常務理事。 研究方向:財政理論與政策、社會保障理論與制度。 主要學術著作:《社會保障經濟理論》(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版,被商務印書館2022年再版並收錄于「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系問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中國財政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公共支出分析》(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中國預算體制重構》(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公共支出評價》(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財政擴張風險與控制》(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收入分配與財政支出結構》(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目錄
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