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公證發展報告》 (第1輯)是國內首部對中國公證制度做出深入研究的高端學術著作,作者以報告的形式出版。本書包括:上篇,公證體制改革的歷史與現實,主要回顧了我國公證體制改革的歷史脈絡,客觀總結評估了改革的成效不足,並對未來的公證體制改革方向進行了展望;中篇,從案例研究的角度展開,希望通過公證典型案例的評選和評析呈現我國公證體制改革的樣貌,展現不同體制公證機構在公證業務中的特;第下篇,從比較研究的視角對法國、義大利、越南、盧安達等國家公證體制改革的歷程與經驗進行了介紹,期冀能夠為我國公證體制改革提供些許思考。
作為國際通行的法律制度,公證在預防糾紛、減少訴訟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發展公證制度對於推進訴源治理,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廖永安,1972年1月生,現任湘潭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司法部公證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基地主任等學術職務。系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獲得者(兩屆)。
主要從事訴訟法學、司法制度、糾紛解決等領域的教學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 和省部級課題20餘項。在《求是》《中國法學》《中外法學》《人民日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出版《民事審判權作用範圍研究》《訴訟費用研究》《民事證據法學的認識論與價值論基礎》《中國調解的理念創新與機制重塑》等學術著作10餘部,主編《中國調解研究文叢》《訴訟法文叢》等叢書與教材30餘部。榮獲 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法學會法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司法部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一等獎等獎勵20餘項。段明,1991年8月生,現任湘潭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后、講師,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研修學者,兼任司法部公證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基地秘書長。主要從事民事訴訟、公證法學的教學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子課題、司法部課題等課題多項,在《中國司法》《中國公證》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公證債權文書執行研究》等學術專著多部,榮獲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二等獎、陳光中訴訟法學優秀博士后、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獎勵10餘項。吳振,1974年4月生,現任橫琴珠港澳(涉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任、珠海市涉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公共法律服務協會指導教師、廣東科技幹部職業學院客座教授,曾被中宣部、司法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總部評為2006—2010年全國、全軍"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入選廣東省司法行政涉外法律人才庫。
目錄
上篇公證體制改革的歷史與現實
歷史與未來: 公證體制改革視域下的公證組織法律性質——基於公證權的社會化
視角
一、 引言
二、 改革邏輯: 公證組織法律性質的社會化探索
三、 域外考察: 公證主體性質社會化的世界趨勢
四、 未來走向: 中國公證組織法律性質的多元化
五、 結語
合作制公證機構改革的困惑與抉擇
一、 公證機構體制改革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二、 合作制公證機構改革的成效及其問題
三、 合作制公證機構的民事主體性質分析
四、 合作制與事業體制、合夥制的區別
五、 合作制公證機構不宜定性為捐助法人
六、 完善合作制公證機構改革的幾點建議
從歷史中探尋革新智慧——百年中國公證組織形式變遷的思考
一、 百年中國公證組織形式的回顧
二、 啟示
三、 結語
社會公共權力屬性下合作制公證機構的規範發展
一、 公證在國家誠信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二、 公證權的性質爭論
三、 社會公共權力理論下公證權的行使主體及應有特徵
四、 社會公共權力理論下合作制公證機構的規範運行
合作制公證處財產之集體所有論
一、 問題的緣起
二、 合作制的所有權維度: 保留私人所有權的合作經濟形式
三、 所有制維度上的合作制: 化私為公的公有制經濟形式
四、 合作制公證處: 公有制經濟層面的城市非經典合作社
五、 結論
我國公證體制的再檢視——以公證產品的公私二重性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為
邏輯
一、 公證體制的檢視邏輯起點
二、 事業體制下公證行業的步履維艱
三、 合作制下公證體制的現代化曙光
四、 結論
公證改革三人談: 公證體制改革回望與前瞻(在線對話)
一、 我國公證體制改革的歷史回顧
二、 如何看待當前公證體制改革的幾個主要措施
三、 公證體制改革的前瞻性問題探討
中篇中國公證十大典型案例評析
十大典型案例入選名單
十大典型案例與專家評析
案例一: 破解「執行難」: 公證+法院=司法拍賣新模式
案例二: 「時光延展師——家庭公證員」項目
案例三: 國際私法領域的國際公證合作典範: 法國公民接受不動產贈與
委託公證案例
案例四: 綜合性繼承公證方案助孤寡老人順利繼承財產
案例五: 公證機構全面介入的遺囑信託公證
案例六: 公證助力化解爛尾樓業主如願順利住新家
案例七: 為一件股權變更事項設計系列公證服務方案
案例八: 公證參与深圳市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戶區改造項目
案例九: 公證調解+賦強公證護航勞動者討薪
案例十: 杭州網際網路公證處創新模式介入慈善捐贈
下篇域外公證改革的比較與啟示
法國公證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一、 法國公證的歷史演變
二、 法國公證的現狀
三、 對法國公證未來的思考
法國公證制度的最新發展
一、 作為公共服務提供者的公證人
二、 作為預防性司法官的公證人
三、 作為不動產專家的公證人
四、 作為公證制度推廣者的公證人
近二十年義大利公證制度的主要改革——簡評第166/2006號法令
一、 引言
二、 2006年4月24日第166號立法令
三、 第69/2009號法律和後續改革的一些說明
匈牙利公證制度概述
一、 公證人的角色定位
二、 非訟事件公證程序
三、 公證人的執業區域與形式
四、 匈牙利公證行業自治組織
五、 公證行業的信息化建設
六、 公證收費
七、 公證人的民事責任
烏茲別克公證制度的轉型
一、 改革前的烏茲別克公證
二、 重啟公證改革
三、 走向公證人本位的自由職業公證人體制
越南公證活動的社會化進程
一、 越南公證活動社會化的基本情況
二、 越南公證組織的法律性質及其改革歷程
三、 關於公證機構執業目的之爭論
四、 關於公證機構的規劃和設置問題
盧安達公證服務的民營化改革
一、 盧安達公證服務民營化基本情況
二、 盧安達公證組織的行政層級分佈及其改革歷程
三、 民營公證員辦理土地交易公證情況
前言/序言
序
法諺雲: 「多設一家公證處,就可少設一家法院。」作為一項典型的預防性法律制度和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公證制度憑藉其證明效力、執行效力、要件效力在預防糾紛和社會治理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所發生的很多行為都可以進行公證,婚姻狀況、親屬關係、遺囑繼承、經濟交往等不一而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公證制度擔當著規劃國民經濟社會活動的功能。不僅如此,公證制度的功能還在不斷擴充,通過參与送達、取證、保全、調解、執行等方式成為法院之助手,公證與訴訟的對接成為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服務知識產權發展、金融風險防控、「一帶一路」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國家戰略中,公證制度的功能優勢日益凸顯。目前,中國已有3000餘家公證機構,每年辦理公證量超過1000萬件,公證制度的作用正在日益凸顯,並逐漸得到社會的廣泛知曉、認可和信任。
湘潭大學法學院長期致力於調解、公證等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經過十余年的沉澱和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教學研究的重鎮。為進一步深化公證理論研究,加強公證人才隊伍建設,2021年司法部在湘潭大學設立全國首家「司法部公證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基地」,力圖加強高等院校與實務部門的協同攻關,共同推動中國公證事業的有序發展。2022年,湘潭大學依託司法部基地專門成立了「湘潭大學公證研究與培訓中心」。為了更好地呈現中國公證發展的實際面貌,為公證領域的深化改革建言獻策,中心決定凝聚全國的公證理論與實務專家,共同編寫《中國公證發展報告》。《報告》以凸顯公證理論研究的前瞻性、實踐改革探索的創新性、國外發展動態的前沿性為編寫標準,著力呈現當前中國公證發展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堅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為中國公證發展提供有力的實證素材和理論參考。
作為公證改革的「牛鼻子」,公證體制改革是當前中國公證發展中爭議最為激勵的問題之一。回顧40餘年的發展歷程,我國公證體制日臻完善,公證制度的活力正在進一步釋放。但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公證體制改革發展仍面臨著體制不暢、活力不足、理論不足、成效不彰等問題。公證法律服務能力與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公證行業還存在機構和人員弱化、服務供給能力不足、服務質量效率和公信力不高等問題。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出發,如何深化公證體制改革,使公證制度為公民權利保護和市場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已然成為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
有鑑於目前我國關於公證體制改革的理論研究較為滯后,國外公證體制改革動態的譯介較少,我們將《中國公證發展報告》第1輯的主題定為「公證體制改革」,希望匯聚理論界與實務界的智慧,為深化公證體制改革貢獻些許力量。《報告》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上篇)公證體制改革的歷史與現實,主要回顧了我國公證體制改革的歷史脈絡,客觀總結評估了改革的成效不足,並對未來的公證體制改革方向進行了展望; 第二部分(中篇)中國公證十大案例評析,從案例研究的角度展開,希望通過公證典型案例的評選與評析呈現我國公證體制改革的樣貌,展現不同體制公證機構在公證業務中的特色; 第三部分(下篇)域外公證改革的比較與啟示,從比較研究的視角對法國、義大利、匈牙利、越南、盧安達等國家公證體制改革的歷程與經驗進行了介紹,期冀能夠為我國公證體制改革提供些許思考。
《報告》的寫作過程中得到了諸多公證同仁的鼎力支持,特別是薛凡、劉疆、段偉等公證界的資深專家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實質幫助和寶貴建議,使本書增色不少。此外,還要感謝湘潭大學法學院謝蔚副教授、夏先華博士、張紅旺博士、劉淺哲博士為本書撰寫與編排付出的辛勤勞動。最後,特別感謝珠海市涉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對報告出版提供的支持和幫助。我們期望並相信,在中國公證同仁的關心、支持和積极參与下,報告的面世能夠為推動中國公證的改革發展提供有益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廖永安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