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實質犯罪論 (第二版)
ISBN:978730031162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劉豔紅著
叢書名:中國當代青年法學家文庫
頁數:437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5153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刑法教義學的態度和方法,通過對我國刑法知識的批判性思考而展開探索,並形成了以刑法規範為起點的知識體系。 本書深受古典黑格爾主義法哲學(而非新黑格爾主義法哲學)和現代新康德主義法哲學(而非古典康德主義法哲學)的影響,但又對它們的法哲學立場與觀點進行了基於當下時代與作者個人立場的揚棄。古典黑格爾主義法哲學中的辯證法以及客觀主義的合理成分,新康德主義法哲學的唯物主義以及價值分析的認識論和價值論,決定了本書的應報主義、客觀主義、結果無價值論、階層的犯罪論體系等一系列基本學術立場,以及以實質評價為特色的實質犯罪論等見解。受新康德主義法哲學的影響,本書強調價值評價在刑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為出發點,主張建立定型的構成要件為前提、實質評價為補充的犯罪認識框架,主張實質的構成要件理論,認為構成要件是違法與有責類型,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以客觀違法構成要件與主觀責任構成要件為內容的二階層體系。基於此種犯罪論體系對刑法研究範式之影響,本書主張我國刑法學研究應實現從經驗論到規範論的轉型。
作者簡介
劉艷紅,1970年出生,湖北武漢人。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政法論壇》主編、中國政法大學錢端升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暨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兼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委員、教育部教指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主任、最高人民檢察院企業合規檢察研究基地主任等。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社會治理與智慧社會科技支撐」重點專項2021年度「揭榜挂帥」項目「立法公眾意見綜合分析及法律條文智能審查技術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類項目3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項。曾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八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獎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實質刑法系列」《開放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研究》《實質刑法觀》《實質犯罪論》《實質出罪論》;著作《網路犯罪的法教義學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庫,併入選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推薦書目;另出版《法律人的謀生與謀道》《行政刑法一般理論研究》《反腐敗國家立法體系戰略問題研究》等著作近10部。主編教材《刑法學》(上、下)(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目錄
上篇 實質的犯罪論之提出
第一章 犯罪論體系的去平面化與階層化
一、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如何促進平面四要件體系形成
二、主客觀相統一體系核心問題:平面化之分析
三、主客觀相統一平面體系在理論與實踐中的危害
四、結語
第二章 三階層抑或二階層:階層體系之選擇
一、三階層vs二階層:當下中國犯罪論體系新爭點
二、中國三階層的性質:形式古典犯罪論體系
三、實質二階層:中國三階層「分離命題」破解之必然
四、結語
第三章 罪刑法定原則與實質二階層的法治根基
一、我國刑法目的、任務與罪刑法定原則立法存在的問題
二、我國罪刑法定原則功能、使命的錯位與社會保護功能的強化
三、實質二階層體系與經典罪刑法定原則法治理念之契合
四、結語
第四章 犯罪概念「但書」與實質二階層的出罪功能
一、《刑法》第13條犯罪概念「但書」出罪功能之肯定
二、「但書」出罪功能于平面四要件體系定位之尷尬
三、實質二階層體系與「但書」出罪功能之自洽性
四、結語
中篇 實質的犯罪論之本體
第五章 實質二階層的客觀違法性理論:結果無價值論
一、人的主觀要素、結果/行為無價值論與階層犯罪論體系
二、主觀要素的性質與地位爭點:違法性要素抑或有責性要素
三、二元的行為無價值論之批判:對階層犯罪論體系的
四、少數特殊主觀的違法要素:結果無價值論立場的展開分析
五、結語
第六章 實質二階層客觀違法構成要件中的因果關係問題
一、問題的由來
二、客觀歸責理論的定位:因果關係理論抑或構成要件理論
三、客觀歸責理論作為解決因果關係問題理論的系列質疑與批判
四、實質二階層體系下因果關係理論的方向:相當因果關係說
五、結語
第七章 實質二階層主觀責任構成要件中過失犯的本質
一、過失犯的本質:結果預見義務抑或結果迴避義務
二、新過失論之提倡:以結果迴避義務作為過失犯本質
三、新過失論立場定位:結果無價值論或行為無價值論
四、如何運用新過失論限定過失犯的刑法處罰之範圍
五、結語
第八章 實質二階層主觀責任構成要件之期待可能性理論
一、實質二階層規範責任論視野下的期待可能性理論問題
二、主觀責任視野下期待可能性理論的現實情況與功能分析
三、調節性刑罰恕免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論應有的功能定位
四、期待可能性理論作為刑法調節性法律原則之調節範圍
五、結語
下篇 實質的犯罪論之展開:以共犯論為鏈接
第九章 客觀實質共犯論:實質二階層體系的試金石
一、共(正)犯理論發展動向:客觀實質共(正)犯論
二、客觀實質正犯論的學說態勢:當今正犯理論主流學說
三、實質二階層犯罪論與客觀實質正犯論體繫上的一致性
四、兼論——區分制正犯體系之提倡與單一制正犯體系之反對
五、結語
第十章 客觀實質共犯論視野下的共謀共同正犯論(一)
一、共謀共同正犯:以客觀實質共犯論為背景
二、共謀共同正犯理論的來源、發展變化與現狀
三、中國刑法語境下共謀「共同犯罪」到共謀「共同正犯」
四、共謀共同正犯的成立條件:基於限縮之立場
五、結語
第十一章 客觀實質共犯論視野下的共謀共同正犯論(二)
一、我國刑法共謀共同正犯的理論誤區及成因分析
二、共謀共同正犯論與罪刑法定原則之間的一致性
三、共謀共同正犯的處罰原則:部分行為全部責任
四、結語
第十二章 客觀實質共犯論視野下共犯脫離的判斷基準
一、案例引發的思考:如何認定共(同正)犯關係的脫離
二、規範的因果關係遮斷說:共犯脫離的判斷基準
三、脫離基準的具體化:規範的因果關係遮斷說之貫徹
四、結語
參考文獻
代跋 實質二階層體系與中國刑法研究範式轉型
後記
第二版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