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四國的政治發展與國家建構 郭雷慶著 978752270832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757
商品編號: 978752270832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東南亞四國的政治發展與國家建構
ISBN:9787522708324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郭雷慶著
頁數:346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519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採取何種形式的政治發展道路,對一國的國家建構和政治穩定有重大影響。從歷史和現實來看,西方多黨競爭式的政治發展道路與國家建構之間存在著矛盾和衝突。以東南亞四國泰國、菲律賓、緬甸和印度尼西亞為例,一方面,西式政治發展道路對東南亞四國的國家建構造成不利影響,出現族群衝突和分離主義等問題;另一方面,國家建構中出現的問題對東南亞四國的政治現代化也產生了負面影響,出現政治動蕩和民主倒退等問題。對此,《東南亞四國的政治發展與國家建構》通過建構「聚居型多民族國家」理論,嘗試對造成上述兩種不利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以探究東南亞四國政治發展與國家建構之間的關係。

作者簡介
郭雷慶,1988年生,山東大學法學博士,現為中國礦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是民族政治學、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高端智庫課題、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參与3項國家與省部級課題。出版合著1部,主編和參編教學用書兩部,在《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研究》《東南亞研究》《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被評為山東大學優秀畢業生、山東省優秀畢業生、中國礦業大學2020-2022年「科研育人先進個人」,獲得江蘇省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一等獎、中共江蘇省委統戰部主題徵文二等獎。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政治發展與國家建構:理論框架與相關變數
第一節 相關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 聚居型多民族國家:概念、理論與參數
第三節 西式政治發展道路與國家建構的矛盾:耦合關係分析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泰國的政治發展與國家建構
第一節 泰國聚居型多民族國家的特徵及其構建
第二節 泰國民主建立時期:馬來穆斯林分離問題的產生
第三節 泰國民主擴大時期:馬來穆斯林分離問題的演變
第四節 泰國大眾民主時期:馬來穆斯林分離問題的惡化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菲律賓的政治發展與國家建構
第一節 菲律賓聚居型多民族國家的特徵及其構建
第二節 美式民主的構建與摩洛分離主義運動的爆發
第三節 馬科斯統治時期的分離主義運動與民主運動
第四節 美式民主制的恢復與民族和解的推進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緬甸的政治發展與國家建構
第一節 緬甸聚居型多民族國家的特徵及其構建
第二節 緬甸議會民主制的建立與分離主義運動的興起
第三節 軍政府執政下的族群衝突和民主運動
第四節 1988年以來緬甸的政治發展與國家建構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發展與國家建構
第一節 印度尼西亞聚居型多民族國家的特徵及其構建
第二節 議會民主制在印尼的建立與失敗
第三節 從「有領導的民主」到「新秩序」:強人政治的確立
第四節 1998年以來印尼的憲政改革與國家建構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等九個社會主義國家發生了以實行多黨製為主要內容的政治進程,這一進程通常被稱為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政治上,劇變在這九個國家產生了同樣的後果:從共產黨執政的一黨制轉變為競爭性的多黨制。但在國運上,劇變在這九個國家產生了三種不同的結果: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五國保持了國家統一;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發生了國家分裂,其中,在南斯拉夫還引發了持續的大規模流血衝突;東德不僅沒有分裂,反而與聯邦德國合併,實現了德意志國家的統一。
九個國家三種國運,這國運的背後是否存在著某種力量?
從劇變后諸國疆界的變動可以看出,其背後的力量是這些國家的民族結構。保持國家統一的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五國,都是單一主體民族國家;分裂的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國都是多民族國家;德意志民族佔99%的東德與德意志民族同樣佔99%的西德實現了統一,他們原本是由一個民族分裂而成的兩個國家。
民族結構是劇變諸國多黨制政治轉型后的國運的支配力量。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多黨競爭政體的多民族國家難免分裂的命運?當然不是。許多國家的經驗事實不支持這一判斷,如美國、澳大利亞這樣的移民國家的經驗。這些國家的移民來自世界各地,民族成分之複雜以至於只能用種族而難以用民族來劃分族群。從民族的角度,可以籠統地說,世界上有多少個民族,美、澳諸國就有多少個民族。至少在目前看,這些國家的分裂風險很小;南北戰爭前的美國走到了分裂的懸崖邊,但那不是因為民族矛盾。
像美國和澳大利亞這類民族最多元的國家反倒是分裂風險最低,這該做何解釋?從民族分佈上把美、澳等國與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三國相比較,或許可以得到部分答案。
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每個州、每個地區都是多民族雜居的萬花筒。而在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國,民族分佈則完全是相反的畫面,這三國,每個國家都是多個聚居民族板塊的拼圖。
蘇聯有十五個所謂的加盟共和國,這些共和國全都是一族獨大的民族聚居結構,這種結構成為各加盟共和國劇變后獨立建國的基礎。俄羅斯有194個民族,俄羅斯族人獨佔近80%,是一族獨大的民族聚居;烏克蘭有110多個民族,烏克蘭族約佔77%;白俄羅斯有100多個民族,白俄羅斯族約佔83%;烏茲別克有134個民族,烏茲別克族約佔78%;喬治亞有97個民族,喬治亞族約佔86 8%;亞塞拜然有43個民族,亞塞拜然族佔91 6%;立陶宛獨立時約有人口370萬,立陶宛族獨佔84 2%;摩爾達維亞(摩爾多瓦)有65個民族,摩爾多瓦族約佔76%;吉爾吉斯共有80多個民族,吉爾吉斯族約佔72 8%;塔吉克有86個民族,塔吉克族約佔80%;在亞美尼亞,亞美尼亞族約佔96%,只有4%的人口分攤在俄羅斯族、烏克蘭族、亞述族、希臘族、喬治亞族、白俄羅斯族、猶太人、庫爾德族等民族中;土庫曼共有120多個民族,土庫曼族獨佔94 7%。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中的前述十二個,都是顯著的一族獨大的民族格局,大多數加盟共和國各自國內的少數民族本來整體上佔比很低,少數民族個數眾多的情形又極大地稀釋了單個少數民族的力量,致使單個少數民族的政治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某些新獨立國家還存在進一步分裂的風險,仍然是因為相關國家內存在一定規模的非主體民族聚居,如烏克蘭東部地區。
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的另外三個國家,即哈薩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情形有些不同,劇變之初,這三國不像上述十二國那樣,相應的主體民族佔有壓倒優勢,但觀察這三國劇變前後各民族人口的快速此消彼長,更能看出民族結構和分佈與國家命運的關係。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