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治理思想經典導讀-和光同塵 王名著 978730261868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清華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20
商品編號: 978730261868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傳統治理思想經典導讀-和光同塵
ISBN:9787302618683
出版社:清華大學
著編譯者:王名著
叢書名:清華公共管理教材
頁數:280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518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論語》《道德經》《周易》並稱「三經」,是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本書是「中國傳統治理思想經典導讀」課程的指定教材,旨在按教學大綱導讀「三經」的治理思想。前言和緒論在簡介「三經」基礎上從公共治理、社會治理、法治、德治、道治、心治和君子七方面概括其綱要。全書遵循《論語》篇章結構及體系,除緒章外,按主題分為20章。以「和光同塵」為題,追隨古聖先賢的治理思想,和其光以執古之道,同其塵以御今之有,引導讀者理解經典之治理思想,在忠實原著並系統閱讀理解基礎上,領悟孔子思想、老子智慧和周易高度,以達致良知、明君子、行善治之效。本書面向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及本科生,亦可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相關專業學生的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王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研究所所長,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明德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長,《中國非營利評論》主編。民政部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中國社團改革》《中國民間組織30年》《建言者說》《社會組織論綱》《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非營利組織管理》《中國社會組織 1978-2018》。主要獲獎:2013年度責任中國「公益思想獎」、第28屆「福岡亞洲文化獎•學術研究獎」。

目錄
第一節 公共治理思想 1
第二節 社會治理思想 3
第三節 法治思想 5
第四節 德治思想 6
第五節 道治思想 8
第六節 心治思想 10
第七節 君子思想 12
本章小結 14
作業與思考題 14
第一節 「三經」中的學而思想 15
第二節 導讀《論語學而第一》 16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道可道》 23
第四節 導讀《周易乾》《周易坤》24
第五節 討論:元亨的智慧 28
作業與思考題 29
第一節 「三經」中的為政思想 30
第二節 導讀《論語為政第二》 31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不尚賢》 39
第四節 導讀《周易泰》《周易臨》40
第五節 討論:善政的智慧 42
作業與思考題 42
緒 章
「三經」
治理思想論綱
第一章
論學而
第 二 章
論為政
中國傳統治理思想經典導讀和光同塵
XIV
第一節 「三經」中的尚禮思想 43
第二節 導讀《論語八佾第三》 44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曲則全》 51
第四節 導讀《周易履》《周易萃》52
第五節 討論:尚禮的智慧 54
作業與思考題 54
第一節 「三經」中的里仁思想 55
第二節 導讀《論語里仁第四》 56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上善若水》 62
第四節 導讀《周易大有》《周易益》 64
第五節 討論:里仁的智慧 66
作業與思考題 67
第一節 「三經」中的為仁思想 68
第二節 導讀《論語公冶長第五》 69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和光同塵》 76
第四節 導讀《周易賁》《周易漸》77
第五節 討論:為仁的智慧 79
作業與思考題 80
第一節 「三經」中的學問思想 81
第二節 導讀《論語雍也第六》 82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天下有道》 89
第四節 導讀《周易蒙》《周易旅》90
第五節 討論:學問的智慧 92
作業與思考題 93
第一節 「三經」中的為師之道 94
第二節 導讀《論語述而第七》 95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善行無轍跡》 104
第四節 導讀《周易師》《周易節》105
第五節 討論:為師的智慧 107
作業與思考題 108
第 三 章
論尚禮
第 四 章
論里仁
第 五 章
論為仁
第 六 章
論學問
第 七 章
論為師
目 錄
XV
第一節 「三經」中的尚德思想 109
第二節 導讀《論語泰伯第八》 110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上德不德》 115
第四節 導讀《周易謙》《周易恆》117
第五節 討論:尚德的智慧 119
作業與思考題 119
第一節 「三經」中的君子思想 120
第二節 導讀《論語子罕第九》 121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寵辱若驚》 130
第四節 導讀《周易屯》《周易震》131
第五節 討論:君子的智慧 133
作業與思考題 134
第一節 「三經」中的禮治思想 135
第二節 導讀《論語鄉黨第十》 136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昔之得一者》 142
第四節 導讀《周易觀》《周易睽》143
第五節 討論:禮治的智慧 146
作業與思考題 146
第一節 「三經」中的傳道思想 147
第二節 導讀《論語先進第十一》 148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明道若昧》 156
第四節 導讀《周易升》《周易豐》158
第五節 討論:傳道的智慧 160
作業與思考題 160
第一節 「三經」中的仁政思想 161
第二節 導讀《論語顏淵第十二》 162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以正治國》 169
第四節 導讀《周易豫》《周易鼎》170
第五節 討論:仁政的智慧 172
作業與思考題 172
第 八 章
論尚德
第 九 章
論君子
第 十 章
論禮治
第 十一 章
論傳道
第 十二 章
論仁政
中國傳統治理思想經典導讀和光同塵
第一節 「三經」中的善治思想 173
第二節 導讀《論語子路第十三》 174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其政悶悶》 182
第四節 導讀《周易隨》《周易井》183
第五節 討論:善治的智慧 185
作業與思考題 185
第一節 「三經」中的仁者思想 186
第二節 導讀《論語憲問第十四》 187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古之善為士者》197
第四節 導讀《周易蹇》《周易艮》199
第五節 討論:仁者的智慧 201
作業與思考題 201
第一節 「三經」中的知者思想 202
第二節 導讀《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203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知人者智》 212
第四節 導讀《周易坎》《周易困》213
第五節 討論:知者的智慧 215
作業與思考題 216
第一節 「三經」中的勇者思想 217
第二節 導讀《論語季氏第十六》 218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出生入死》 224
第四節 導讀《周易夬》《周易革》225
第五節 討論:勇者的智慧 227
作業與思考題 228
第一節 「三經」中的心性思想 229
第二節 導讀《論語陽貨第十七》 230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聖人無常心》 238
第四節 導讀《周易需》《周易兌》239
第五節 討論:心性的智慧 241
作業與思考題 242
第 十三 章
論善治
第 十四 章
論仁者
第 十五 章
論知者
第 十六 章
論勇者
第 十七 章
論心性
目 錄
第一節 「三經」中的賢士思想 243
第二節 導讀《論語微子第十八》 244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絕學無憂》 249
第四節 導讀《周易無妄》《周易遁》 250
第五節 討論:賢士的智慧 252
作業與思考題 253
第一節 「三經」中的既濟思想 254
第二節 導讀《論語子張第十九》 255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小國寡民》 263
第四節 導讀《周易既濟》 264
第五節 討論:既濟的智慧 265
作業與思考題 266
第一節 「三經」中的未濟思想 267
第二節 導讀《論語堯曰第二十》 268
第三節 導讀《道德經聖人之道》 272
第四節 導讀《周易未濟》 274
第五節 討論:未濟的智慧 275
作業與思考題 276
第 十八 章
論賢士
第 十九 章
論既濟
第 二十 章
論未濟
參考文獻
277
後記
279
專欄目錄
專欄 1-1 有朋自遠方來 17
專欄 1-2 不患人之不己知 17
專欄 1-3 禮之用,和為貴 18
專欄 1-4 吾日三省吾身 19
專欄 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5
專欄 1-6 清華校訓 27
專欄 2-1 為政以德 32
專欄 2-2 溫故而知新 34
專欄 2-3 學而不思則罔 35
專欄 2-4 舉直錯諸枉 36
專欄 2-5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37
專欄 3-1 每事問 48
專欄 4-1 見賢思齊焉 59
專欄 4-2 德不孤,必有鄰 61
專欄 4-3 上善若水 63
專欄 4-4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65
專欄 5-1 朽木不可雕也 71
專欄 6-1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6
專欄 6-2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87
專欄 6-3 禍莫大於不知足 90
專欄 7-1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95
專欄 7-2 三人行,必有我師 100
專欄 7-3 子釣而不綱 101
專欄 8-1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
薄冰 111
專欄 8-2 任重而道遠 111
專欄 9-1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22
專欄 9-2 何陋之有 125
專欄 9-3 逝者如斯夫 125
專欄 9-4 後生可畏 127
專欄 9-5 匹夫不可奪志也 128
專欄 11-1 大象無形,大方無隅,大音
希聲 157
專欄 12-1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63
中國傳統治理思想經典導讀和光同塵
XX
專欄 13-1 其身正,不令而行 175
專欄 13-2 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 178
專欄 13-3 言必信,行必果;知者不惑,
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79
專欄 14-1 修己以敬 196
專欄 15-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5
專欄 15-2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8
專欄 15-3 自勝者強 212
專欄 16-1 不患寡而患不均 219
專欄 16-2 益者三友 220
專欄 17-1 以百姓心為心 238
專欄 18-1 往者不可諫 245
專欄 19-1 博學而篤志 257
專欄 19-2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259
專欄 20-1 知命,知禮,知言 271
專欄 20-2 既以與人,己愈多 273

前言/序言
《論語》《道德經》《周易》,並稱「三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經典
中的經典,被稱為對中華民族影響最為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
在本書前言部分,分別簡介《論語》《道德經》《周易》三部經典的成書年代、
作者及影響,然後回到「和光同塵」的主題,談談如何學以致用的幾點心得。
(一)
《論語》,儒家思想至高無上的經典,被稱為「儒家的聖典」。
《論語》成書于戰國時期,距今約2400多年,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
記錄孔子與弟子言行而成的語錄文集,全書共20篇513章,約1 6萬字。自西
漢以來,《論語》作為中國讀書人必讀的經典,在大小家學、私塾、書院等各類
私學及各種官學中都成為首選的教科書。宋明以來,作為「四書五經」之一,《論
語》成為科舉考試的必讀書。最初流傳下來的有「古論語」「齊論語」和「魯論語」
三個不同版本,西漢張禹(?—前5年)、東漢鄭玄(127—200年)先後改訂彙編,
形成後來通行《論語》的祖本。歷史上註解《論語》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歷代
最為著名的註解本有三:一是三國時期何晏(195—249年)所著《論語集解》,
集漢儒註解舊義之大全;二是南宋朱熹(1130—1200年)所著《論語集注》,集
宋儒理學家思想之大成;三是清中期劉寶楠(1791—1855年)所著《論語正義》,
集前人及清儒考據學家註疏之總匯。近代以來當首推錢穆(1895—1990年)所著《論
語新解》一書,為其多年研學心得集成並反覆修訂,20世紀50年代以來多次印行,
1988年在台北公開出版,大陸首刊為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本。該書「備采眾說,
折衷求是」,作者在深厚的史學和國學功底上讀解《論語》,實為現代儒學思想
之集錦。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二十七)生於魯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